农小丽 刘冬夏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高级中学 广西 崇左 532800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详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时间等,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加以熟悉,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与道德素养,积极传承优秀的历史遗产,这也是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基本要求。当前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等层面予以改进,巧妙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情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育的重点。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家及国的情感表达,将其巧妙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契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史和世界史,还能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德育教育。目前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转变师生角色,实现教育渗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学生积极互动交流,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家国情怀教育的氛围。换言之,教师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实施和组织作用,帮助学生解决解答学习上面临的困难,为学生指明正确发展的方向;学生要以教师布设的学习任务为依据,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明确分工,对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情感加以感悟,增强情感体验[1]。
以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日本侵华的重要史实,通过点到即止的方式对其滔天罪行和勃勃野心予以揭露,激发学生对人性的呼唤,引发内心“善”的共鸣;然后结合相关战役背后的英勇事迹,如平型关战役、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辅之以张自忠等名将的评议,以及对两个战场、两条战线的介绍,让学生感知中国军民抗战的意义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意识到人性的好与坏,通过对人性的探究来唤醒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渗透
高中历史教师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时,应该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接受历史,才能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目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认同国家。对此,教师需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多视角呈现和还原历史,帮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过程加以了解,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史实,知晓人或事在当时环境中发生的必然性[2]。
以教学“辛亥革命”为例,通过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有些学生会存在疑虑:辛亥革命前已经发生了黄冈起义等多次起义,这些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很多人在起义中失去了生命,为何还会有人无惧于生命的牺牲而发动武昌起义呢?尤其是武昌起义的阵势如此之大,如果失败了多惨烈?教师在具体的讲授环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学生生动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对家国情怀教育予以渲染,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当时国家深沉的爱,从中明白“没有人民和国家的幸福,则不会有个人真正的幸福”的深刻道理,进而在内心深处强烈认同武昌起义,培养家国情怀。
三、巧妙设计疑问,实现教育渗透
通常高中历史教师对典型例题进行解析时,经常采用的形式就是巧妙设计疑问,这也是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该对教材中的典型课例予以深度解读,以学生特点、重难点知识、教学目标为依托,恰当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感知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思想,接受家国情怀教育的熏陶[3]。
以教学“洋务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洋务运动发生时,清政府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最终目的分别是什么?洋务运动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哪些可贵的优秀品质?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主动找出榜样人物,学习其身上折射的优秀品质,从而获得家国情怀教育。
四、注重对比分析,实现教育渗透
有些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不理解学科的意义与价值,难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予以加强,密切关注生活与历史的关系,适当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对比分析是深化学生认识、连接历史知识点的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或历史事件,意识到历史的发展性与前进性,珍惜美好生活,获得爱国情感的培养[4]。
以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现今、改革开放初期、清朝末年等不同时期的人们生活情况,如:清朝末年,出行依靠骑马、乘轿和脚力,街道狭窄,农民只能住破草房;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车,甚至有些地方开始使用电灯;现今,公共交通极为便利,互联网也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工具。社会生活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以及民众的勤劳智慧,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能深刻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既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延伸德育教育。高中历史教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通过转变师生角色、创新教学模式、巧妙设计疑问、注重对比分析等手段进行教育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素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10):11.
[2]石森.浅谈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5):103.
[3]化希爱.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策略[J].数码设计(下),2020,9(6):181.
[4]孟繁宇.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中外交流,2020,27(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