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610213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当前高职院校中青年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系统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阵地,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推进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在开展的环节中也要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通过对自我教育的强化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高职校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引言
自党在“十七大”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逐渐转入实践层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途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程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有关键性影响。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分析高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进一步探索高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被广大群众接受、吸收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体现是民族化、大众化和群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永恒主题,结合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要确定共同目标,加强沟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遇到很大阻碍。马克思主义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传播。使学生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影响,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2.马克思主义在高职思想教育实践中的挑战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面对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会带来的问题时,许多高职院校注重技术培养,不重视思想教育,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在国家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技术教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在评估时基本上只关注技能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却忽略了思想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弱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融入的重要载体,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阻碍,也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3.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路径
3.1 加强培训团队构成
思想政治教师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思想政治层面的评价和培训,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增强理论基础。其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关心,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教师的价值观和责任。最后,学校应改善思政教师的聘任条件,加强思政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考察,明确其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政教学水平。由于思想政治教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推动者,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普及,需要加强教师思想水平,使思想政治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和教学水平。
3.2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首先,教育内容要丰富。学校思政教师不仅要立足教科书,深入讲解教科书的理论知识,还要关注时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态,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能够认识和跟上时代的进步。其次,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关注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兴趣,同时打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课堂培训,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增加学生兴趣。
3.3 利用新媒体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加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新媒体加快了信息流通,提高了媒体信息的互动性,让学生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思想,表达对多元文化思想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新媒体技术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渠道宣传党的发展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积极组织网络平台交流研讨。
3.4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覆盖面非常广,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仍然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立足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育方法。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思想意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形象地表达理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中,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是将时事政治问题与社会热点新闻相结合,对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用理性和情感打动学生,让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学生的意识形态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收集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并在课前10分钟进行演讲,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分析新闻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容。
3.5 完善组织架构,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的完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播的基础。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职院校应在思政教学中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高校领导要亲力亲为,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使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普及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而是表现为内容日渐丰富、制度日渐完善、机构日渐合理。建立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和谐工作机制,寻求学校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学生事务、共青团工作和心理咨询等多方力量相融合、共同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高职大学党支部也要做好学生会指导工作,注重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会活动中,不断完善协会组织架构,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蔡理.高职院校成人高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7,4(20):187-188.
[2]孙渝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213
[3]孟英,王舵.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2):45—46
[4]郑红,王兆良.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6,(12):16—17
[5]夏小华.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与主要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25—26
作者简介:刘敏,汉族,生于,1980年6月,籍贯,四川资中,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