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怡
贵阳市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丰富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美术技巧提高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职责。作为艺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一方面,作为文化载体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美术作品中凝结了人类文化智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要抓住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美术教学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多元课堂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宝库,在日常教学课堂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年来,随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流的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顺应教育要求,寻找有效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映射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有趣味、有内涵、有底蕴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同步发展。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有必要和实效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到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美术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具有提升的作用,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教育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丰富的内容是在美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特别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课堂的关键要素,也是吸引学生课堂参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主要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将以中国优秀画作、传统文化故事、诗词歌赋等为主的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来,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美术技巧训练与美术图画赏析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方式,起到了增添美术教学乐趣、丰富学生知识面的作用。美术课在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传统文化的渗透,将这个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2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要素,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借助短暂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所学知识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之间关系的机会,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借助美术作品赏析、美术技巧学习、美术实践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出来,在初步培养小学生文学兴趣和美术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将传统文化渗入美术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1.3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以美术教科书为主要教学素材、以教师为主要知识传授者,不仅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容易在单一的授课内容中受到挤占,小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能够收获美术技巧的相关知识,却缺乏审美能力与文化底蕴的培养;但是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美术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美术技巧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利用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会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中的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使每一位学生在文化素养与美术鉴赏能力上得到发展,文化理解与美学感知能力得到增强,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美术教学转型升级的目标。
1.4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美术教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也同样是美育的重要问题,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当前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现代化教育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关注到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展开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习惯的影响,仍然容易出现种种影响多元美术教学课堂构建的教学问题。
2.1部分美术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
教学理念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在陈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加关注学生美术技巧的学习,认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是展开美术授课活动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问题,即使考虑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美术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很多美术老师本身对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美术课堂上很少有充足的备课,对课堂的管理也比较松懈,给学生布置传统文化方面的练习作业较少,导致在循环时间较长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最终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2.2部分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小学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多元美术教学课堂构建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美术教师都是美术专业或者教育专业出身,具备丰富的美术教学技巧与扎实的美术教学功底,但是在面对传统文化内容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学习与了解,容易出现找不到教学切入点的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文化素材的选择上出现不科学的问题,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3教师缺乏对学生局限性的把握
小学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关联能力与感知能力都处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美术作品或者抽象性较强的文化要素时容易出现鉴赏能力不够、难以理解教师讲解内容的问题,一旦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忽视了对学生本身局限性的考虑,就会影响美术教学课堂的实际效果,使得美术学习内容与传统文化素材的难度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等不匹配,甚至容易挫伤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美术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发展。
2.4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
除了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之外,学习兴趣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实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创新传统文化渗透路径的思考,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美术授课活动时仍然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单方面倾听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从传统文化的丰富度与美术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进行趣味活动设计或者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导致渗透传统文化要素的美术教学课堂上出现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美术兴趣与文学兴趣的培养。
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3.1以文化育人为理念展开美术教学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在展开美术教学活动时出现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问题,教师首先可以从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做起,站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涵,纠正错误教学观念,一方面关注到学生美术技巧的学习和提升,另一方面关注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掘传统文化要素中有利于学生美术学习的部分,并借助美术学习的途径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文化理念与艺术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如上《中国建筑欣赏》一课,教师可以用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有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2丰富教师传统文化积累
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美术教师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首先从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积累出发,注意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主动尝试构建起美术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呈现方式、具体内容、相似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学习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展开美术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构建能够学有所得的美术教学课堂。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站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为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在促进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同时引导教师将教学目光转移到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学习和利用上来。美术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拓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比如对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皮影、甲骨文、汉代竹简、四大发明、中国织绣、中国瓷器古代兵器、青铜器等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要有大概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3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美术教学
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部分教师对学生局限性把握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主体的美术学习实际与文化理解能力出发,选择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接受的传统文化内容辅助美术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美术教学的科学性。在美术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比如,教师在进行《走进大自然》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咏柳》、《村居》、《春晓》等古诗词,与课本中展示的大自然美景图片相结合,在学生们对古诗词的交流中发掘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得出大自然不仅仅是文学大家的歌颂对象,也是美的来源、是我们必须尊重和保护的对象的结论。
3.4调整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3.4.1以名画赏析为抓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名画作为美术绘画作品中的精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重要角色,在把传统文化要素渗透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以名画赏析为抓手就是要求教师能够从古代名画中寻找与美术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通过名画赏析课程的形式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同步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推进名画赏析课程,也可以借助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等方式进行美术鉴赏内容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写艺术赏析短文的形式将学生的内心感受外化为文字记叙。比如,教师在进行《动物、植物欣赏》的教学时,就可以以动物为切入点,询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有哪位画家的动物图特别著名,然后引入唐代戴嵩的《斗牛图》,为学生介绍戴嵩的基本信息与生活朝代、绘画特色,在学生们对作者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名画作品从绘制手法、绘制内容、构图、意境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予以指导和提示,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穷其野性筋骨之妙”的古代名画中去,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4.2以文化故事为依托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以文化故事为依托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在展开授课活动时能够从丰富的文化故事中汲取养分,在进行美术技能教学或者美术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联系著名文化大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在积累美术知识的同时丰富文学知识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先贤的精神和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在美术兴趣与文学兴趣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要素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对美术知识、技巧学习的诉求,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搭建起通向文学世界、品味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入手,更应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进行尝试,通过名画赏析、传统文化故事代入、多媒体技术支持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构建文化意蕴与美术学习共同交织的新时代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体验美的各异形态,从中感悟对美的创造情感,学会观察、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积累绘画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审美意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挖掘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马多智.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0,27(27):151-152.
[2]耿慧.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20,17(18):227.
[3]程雨晴.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6):59.
[4]任丽莎.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20,(12):143.
[5]周丽萍.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