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罗俊杰
[导读] 音乐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罗俊杰
        广东省阳春市第四中学   529600
        摘要:音乐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至关重要的学科。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有意义的,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意义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节奏感
        音乐在教育中虽然作为副科,但是也伴随了学生整个学生时期,这也足以证明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音乐教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于高中阶段音乐教学来说,节奏感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为学生以后对音乐进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一、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在高中阶段没有引起重视。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时期,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在心理以及精神上都非常脆弱和敏感。音乐在高中阶段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经常出现被主科占课的情况,这种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提升音乐素养,节奏感的培养更是不能充分落实。其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过于陈旧。高中阶段关于音乐的教学,教师一般都会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在课堂是能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培养节奏感。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高中音乐教学通常都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自弹自唱,对学生来说主要以听为主,或者合唱的形式。这种方式对学生音乐素养地提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降低。
        二、节奏感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中的四大要素,分别为节奏感,音准,音色以及音强。节奏感对于音乐来说相当于是音乐的骨架。在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不同学生对节奏的理解以及想象是不一样的,相同节奏的音乐,对于不用学生来说,受自身特点的局限,呈现出的认知都不尽相同。另外,在聆听音乐节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将自己的情感带入进去,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节奏,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经历越多,感受到的东西就越多。因为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所表达出的形式也都不一样。因此,越是节奏感强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就越好。
        (二)为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打下基础
        很多人认为音乐教学中关于旋律的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实际上,节奏感对学生来书才是最基本的,因为旋律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能脱离节奏的,无论什么样的旋律一定是要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上,才能呈现出来。例如高低音的链接以及转换都需要节奏,在节奏中表达作者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意境。在另一个角度来谈,即使是相同的旋律,若是配上不同的节奏,那么其所呈现的音乐风格和形态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能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音乐以及创作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精神。
        (三)在整体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因为节奏感在本质而言并不像表面那样,只是简单的几种拍子或者符号,音乐节奏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不论是我国的民族音乐还是世界上的民族音乐,节奏被人们创造的非常丰富,是没有研究过的人无法想象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加细致和丰富的感受,对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洞察能力带来了无限的上升空间。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训练
        听力训练对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教学,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节奏感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节奏感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在原有听力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模仿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节奏,从而对节奏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生活中很多声音都含有丰富立体的节奏感,比如鸟叫,蝉鸣,汽车喇叭,高山流水等等方面,通过模仿这些富有节奏感的声音,让学生对节奏有进一步的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乐器弹奏或者播放音频等方式,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找到节奏感。
        比如,在高中音乐教学牧羊人的教学中,教师对歌曲的第一段进行弹奏,让学生先聆听整体音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复弹奏和引导,让学生不断强化在听力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点头的方式来带领学生一起找到音乐节奏。另外,拍击训练的方式效果也较好,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拍击的形式来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的节奏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听力训练得到强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鉴别音乐的能力,配合肢体动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锻炼节奏感。
        (二)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于高中阶段音乐的学习,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审美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要求教师将这个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体音乐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并且还能在人格方面得以健全发展。学生的性格以及特点一般都是高中阶段形成的,因此,高中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有很大影响。大部分高中学生其自身在表现方面以及个性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全面了解学生,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产生兴趣。
        比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当下流行歌曲,并将这些歌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当前流行的音乐,教师可以将当前阶段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喜欢的歌曲来提升对音乐的兴趣,才能保证教师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开展。
        保持兴趣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保持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发扬音乐精神。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心理以及精神都很脆弱,通过音乐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目前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和教材的设置,就是专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三)创设教学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节奏感方面得以提升。其次,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从自身角度,对节奏感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知。才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对节奏感进行重点学习。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广场舞视频,让学生跟随广场舞音乐来锻炼自身的节奏感。若是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跳广场舞,在舞蹈中感受音乐节奏。
        这种方式的出现,首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感,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音乐对高中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能缓解学生的高考压力。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勇于创新。合理运用多元化方法,从学生的听力方面,兴趣方面以及主体地位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在音乐中的节奏感,同时也让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吉胜.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高考,2020(18):193-193.
[2]章敏.关于高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实践分析[J].高中生学习,2018(10):11-11.
[3]杨琴.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文学少年,2020(13):0287-0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