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理念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黄繁
[导读] 21世纪,当代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改革,学生的思想素质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
        黄繁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21世纪,当代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改革,学生的思想素质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2020年,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建设列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新任务。当代高校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各种诱惑已成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高校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教学趋势。本文在分析思政理念与工程力学结合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工程力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具体教学中思政理念融入工程力学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思政理念;工程力学;融合
        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和建设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各种工程不断开发建设,各种工程事故也时不时的登上新闻。工程质量安全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更是屡见不鲜。工程力学,作为建筑专业和工程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它能交给学生建设高质量工程的力学原理。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工程力学中融入思政理念,更是能够为学生建立起工程安全的底线。因此,思政理念融入工程力学的课程时十分有意义的。
        一.工程力学融入思政理念的可能性
        (一)工程力学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工程力学和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诸多联系,这些联系时二者融合的切入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在工程力学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呢容是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相通的,可以作为思政理念的切入点。比如自然力学的现象,讲述了自然界中力的客观规律,与高校思政教学中各种客观规律对事物的影响是相通的。力学规律就是自然规律中的一种。再比如,各种工程案例,就是规律对实践的具体指导,也是实践对规律的证明。二是,教学素材上有联系的可能。工程力学教学中,离不开案例的讲解,著名的工程案例,一般都有一个建筑大师的贡献。这些名人工程事迹,是学生可以效仿和追求的目标。将思政理念融入工程名人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教育目标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工程力学其中之一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以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树立正确的工程理念。这种工程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正确的思想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基本原则。所以,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有一致性。
        (二)工程力学与思政教育的区别
        工程力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有明显的区别。一是,二者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力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来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二是,二者的教学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工程力学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来巩固知识。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理论学习,虽然可以指导实践,但是在教学中并不过于依赖实践。三是,二者为学生带来的教育效果有所不同。工程力学是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而思政教育是实现了对学生内在思想 的提高。
        将思政理念融入到工程力学中,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抓住二者的相同点,找准切入点,进行思政教学。同时也要注意二者的区别,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和谐教学。
        二.工程力学融入思政理念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确立质量安全的底线
        在高校工程相关的专业里,工程质量安全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他们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底线,坚持工程的质量标准。工程力学,作为基本的专业课程,工程质量安全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有所增强。能够让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东西,自觉坚持原则。因此,思政理念融入工程力学的课程中后,提升了该学科工程质量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是的学生提早确立了坚定的工程质量安全底线。

对后期学生进入社会,维护工程质量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为学生建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工程的建设中,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让学生在工程建设这个行业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能够让学生有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愿意到艰苦的工程现场去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磨练了意志使得他们能够走的更远。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学生确立元的的目标,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钻研。思政教育李妮娜的融入,能够让他们确立担当建设祖国的使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实现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爱国思想。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能够让他们更加明白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细节,注重质量,注重目标,注重过程,最终培育了良好的工匠精神。因此,在工程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工程力学融入思政理念的有效途径
        (一)深挖工程力学教材的思政素材
        教师在日程工程力学教学中,要利用思政和工程力学的相通之处,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首先,以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建立学生在工程建筑工作中的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确立基本的行为准则。其次,以著名的建筑工程,建筑大师为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名人的成长经历,成就能够为学生点燃奋斗的导航灯,让他们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最后,以国家当前的工程为基础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正确思想。当前我国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当前我国缺少世界建筑大师等现状都需要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用自己的能力为祖国解决困难,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
        (二)以工程力学的师德教育为基础
        古人云“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工程力学的思政教育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思政理念的融入更为容易。首先,老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老师日常的行为,是学生下意识学习的对象,这样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老师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后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打下基础,确保学生能够严守工程安全的底线。最后,老师无私奉献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奉献力量建设祖国的信念。
        (三)多种教学手法融入思政教育理念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过去枯燥的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无痕融入,减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首先,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工程力学的教学拓展,在拓展中实现无形的思政教育。比如通过建筑大师的电影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学习对象,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达到警示学生的目的。最后,案例教学,实现学生的爱国教育。比如通过对我国古代著名建筑的力学分析,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化教学方式。在工程力学上融入思政理念,对工程力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好处。二者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是二者融合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思政理念的融入能实现工程力学的多种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也要从教材中寻找思政教育的素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思政理念和工程力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孙双双;袁向丽等.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0)
[2]陈亮;刘丹;吕鑫颖.融入思政理念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材.2021,(04)
[3]王龙;袁光英;金花.以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为例论学生的思政教育[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

作者简介:
姓名:黄繁 性别:男 籍贯:湖北武汉学历:研究生 单位: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