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何大颂
[导读] 小学作文练习在三、四年级,主要是积累阶段。当然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何大颂
        上林县白圩镇中心学校    广西南宁 530507
        摘要:小学作文练习在三、四年级,主要是积累阶段。当然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作文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只有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表达真实情感。随着新时代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写作创新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
引言:
        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素材积累量,更主要的还在于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课文的讲解和字词的积累作为重点,重要的就是三四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在训练时学以致用,使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得以运用。那么写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
        1、写作材料缺乏。小学阶段,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阅历极少。在写作中,他们写作素材也就匮乏。再者阅读积累相对较少,所以在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往往无话可写,或者写着写着,就不知道下文如何写了。这就导致三、四年级的孩子在一开始写作时自信心就受到打击,对作文产生畏难的心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并且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然后揣摩、阅读作品与生活中的某些联系,找出一些情感的共鸣处,不断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教师缺乏必要的示范。三、四年级的孩子还属于成长阶段,他们有的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做些话练习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必要的示范、引领,在写作的各个环节讲清,做必要的示范,和孩子一同完成写话训练。长此以往,孩子对写作的兴趣会随之增加。也就化解了内心对写作这种畏难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衔接出现问题。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一开始主要进行口语训练。在他们完成了拼音和写字的基本积累之后,最多就会要求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这样在一、二年级得到一定积累之后,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在写作方面的训练,都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对作文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更高阶层。所以在进入三、四年级以后,学生往往感觉作文难度增大。并且学生写的字数、内容都和教师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学生感到了作文难,有心无力。老师也感觉作文教学也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的写作教学的衔接出了问题。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写作信心不足。教师写作教学的困惑增加了。
        4、小学中级作文评判标准不合情理。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有一定欠缺。且对于刚刚进入三,四年级的孩子而言,写出的作文在成人的眼里都会显得那么稚嫩,甚至不值一提。这些都属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极其正常的情况。因为孩子眼中的事物是带色彩的。他们看到得更多的是表象。而教师或者父母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所以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很多老师都嗤之以鼻,认为不管是作文的整体布局,还是语言表达,或是思想情感,都极其欠缺。其实这种评判标准是不合情理的。
二.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1、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这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让学生在有限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对身边的人、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观。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体验中,了解世界,丰富情感。学生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在阅读的殿堂里,学生的视野会得到大大拓展,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极大丰富。教师要经常带孩子们走到大自然中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思想情感上得到提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不止于来自于家庭、学校、课外读物和自己所见所闻,还有很大的部分来自于网络。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健全,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因为多媒体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或者视频都对写作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给学生留下更直观、深刻的印象,符合三,四年级孩子写作训练的要求。这时候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整个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如果加以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的内容,都有一个积极的回应。而此时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多媒体教学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3、公正,合理的评价十分重要。作文评价有多种形式,但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给作文下评语。教师对学生写作给予一定的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回应,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情感活动的重要渠道。教师在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平和的语气。在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亮点,思想的火花,情感的表达要做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和鼓励。但很多学生也会受网络的影响,很多内容甚至虚假的。这时又要适度引导。基于对这种事实如何正确认识。退一步说学生如果真的无话可说,或写出的内容空洞无味,教师也不能够恶语相加。那只会加重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因此客观,合情合理的评价,能够化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能够走上作文训练的健康之路。
        4、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刚进入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心灵还很幼稚,对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此时孩子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在作文训练的时候,要耐心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语文写作活动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不同于以往仅仅读读拼音,写写汉字就完事。要鼓励引导孩子们大胆地表达心声。因此,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将通过学生关注的问题,不断的激发学生思考回答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写作活动当中去。比如说,全班共同拟定的作文题,那么对这篇作文可能会用到哪些类素材?怎么写?怎么把它写好?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谋划布局。当学生在表达中遇到困难时,同学和老师要积极援助,化解学生思维的困惑。这时候,整堂的作文训练课,就能让学生创作更有激情、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也更有写作的欲望。长时间训练,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而且敢于表达,做到胸有成竹,写作水平就有了提高。
        总之,小学三、四年级作文教学,其难度是很大的。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占了很大的分量。让学生有基本的识字到阅读和写作。三四年级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作文的写作途径,特别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在网络上收取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在阅读体验中能够感受到自己心里深处的情感需求,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可心急气躁。对学生刚刚进入作文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想写。为他们将来培养更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兴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2):83-84.
[2]李璐芸.小学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境营造方法与价值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2):11.
[3]何平平.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李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7):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