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峰
辽宁大连保税区第一高级中学 116600
摘要: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金同样强调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他认为教育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材料、活动产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推动下,我们既要研究教学方法,也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研究学生内在动力。本文就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前言
教育心理学对兴趣做出了明确界定,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求知的内在力量。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这件事产生强烈欲望的内在力量表现,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越浓厚,表现得将会越积极,越愿意积极主动地专研该学科知识。从当前高中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这种兴趣还不足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也不足以让学生持续探索生物相关知识。鉴于此,我认为广大生物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调控课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经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反之,教学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欢快、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逐渐向“我要学”转变。鉴于此,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就应当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氛围,始终让学生在课堂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针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是巧妙的处理导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氛围和环境如何,也离不开好的开头。上课伊始,先声夺人,往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内容时,我们不妨引入热点新闻,给学生讲一讲“三鹿奶粉---大头娃娃”事件,引导学生从热门新闻中提取出与教材相关的 内容----蛋白质对人身体发育的影响。借此方式导入新课,既快速拉近了学生与教材、课堂的距离,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好心。问题情境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之间产生是安息,给学生提供当前经验不能解决的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积极探索消除心理上的冲突状态,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状况来合理设置问题,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当结合学生、教材、课堂实际情况,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有层次、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例如,教学“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大可为学生提供如下问题:①为何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光反应、暗反应之分?②光反应、暗反应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有何联系?③在光反应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④物质的变化总离不开能量的变化,在光反应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通过设置几个难度逐级递增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始终带着好奇和兴趣去学习。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宽松的氛围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或者说课堂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喜欢的方式,宽松的学习氛围往往更容易强化其学习兴趣。在新课改推动下,我们生物教师也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样化活动。例如,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内容时,可尝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首先提出自主探究学习任务:①总结糖类的构成元素;②对糖类进行分类;③分析每一类型糖类具体有哪些糖,它们主要存在于哪种生物体上?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上讲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和讲解。又如,教学“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就“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知识点,可组织学生学习导学案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然后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变化、区别于联系。诸如上述课堂教学方式,既有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表达、合作等能力,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断强化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兴趣生成
学生学习兴趣同样受学习材料的影响,学习材料越新颖,越有探究价值,与学生关联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所以,除了上述课堂教学方法之外,我们也需要不断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教学材料,尽可能挖掘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
以生物这门课程为例,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与生活高度关联,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多引入与生活相关的现象、案例,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生物课堂,感受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样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内容为例,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进行如下尝试:一是引入生活现象:南京理工大学学生未吃早点而晕厥,以此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没有吃早点人会晕厥?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比如鼓励学生列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糖的名称;谈论自己了解的生活中含脂肪较高的动物,说一说脂肪主要储存在这些动物的哪些器官内?三是导入生活俗语:“胖子怕热,瘦子怕撞”,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怕热怕撞的物质是什么?此物质还有什么功能?
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 的科学,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三、正确使用表扬,让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发酵
表扬具有正强化功能,能够让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持续发酵,促使学生始终对学习材料、课堂活动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也很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新课改后,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情感需要,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表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种观念,建议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细微处着手,适当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当学生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后,既要给学生正确反馈、适当点拨,也要表扬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当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任务后,要结合学生目标达成度、行为过程肯定和表演学生,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正确的表扬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积极性越来越高。
结束语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影响学生思维和行为,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新时代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活用教材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金雷.中国校外教育.2017(30)
[2]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谭判.中国校外教育.2017(30)
[3]浅谈问题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王宝华.中国校外教育.2017(28)
备注:此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的途径与方法》+XF20180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