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雯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
摘 要: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背景对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使其能更加准确、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强化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生动化,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本文以提高口语能力为思路,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习惯口语表达,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英语 口语英语阅读
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尚存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口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表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每天预留一定时间练习、提高英语表达的意识等。作为小学英语老师,不仅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张嘴,多读,多说才是提高的关键,而且要努力营造合适的英语学习环境。
(一)教学方法不恰当
英语口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其成为小学英语学习难点。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认为口语是个熟能成巧的反复过程,但学生在实际英语阅读过程中面对着很多问题,难以完整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极易造成课堂缺乏互动和口语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
(二)缺乏丰富的语言环境
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其口语能力提高有赖于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共同作用。小学英语老师教学过程,通常只是带领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子,便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背诵。然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学会运用单词,更无法理解句子的实用语境,导致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点内容。
二.课堂教学——强化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针对措施
(一)教学方法趣味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主动性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基础,通过趣味化的表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形成自主分析和研究英语知识的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传统课堂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注重反复背记单词和基本语法,但实际上小学生能够理解并且使用较少,甚至会认为其枯燥化。通过趣味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理解,让学生借助图片、人物、情节等多种形式,描述单词的适用语境和句子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口语能力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内化的过程。通过视频、PPT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展示自我。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 Welcome back to school》这一单元,课前播放英语歌“Hello”的录音预热,让学生跟着录音演唱。然后,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巧妙地学习China, America, Canada,并将单词与各国国旗、标志性动物联系起来。同时,教师在制作PPT通过放录音、贴挂图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对话,并能利用头饰及老师提供的各国特殊物品作拟人式的自我介绍。最后,“开火车”方式让学生一个个自我介绍,教师引导全班向他/她问好,从而进行反复联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较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学生广泛参与化
实践数据认为,英语口语课堂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师生互动参与度,另一方面延展内容和教学形式,让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整理学生的当堂完成情况,从而调整授课内容,也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对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关注,使教师实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师生互动参与度,又延展内容和教学形式,让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的乐趣。
例如,学习三年级“Talk about the pictures”话题时,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具有鲜明人物特征的图片,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自由提问:“Is he tall?”“Does she have long hair?”,然后上台表演。完成这个过程后,老师可以向全班同学提问,鼓励大家思考形容照片可以使用的一些单词以及反义词,例如“big, long, short, small, tall”。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后环境——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传递知识重点,强调营造良好课后环境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搭建各种有效媒体,丰富英语运用环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积极活泼地得到发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和理解外国文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单词和句子的深层理解得以更好地运用,并且拓宽眼界。
例如,为了更好地引入“At the zoo”这个话题,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动物类纪录片观看,或者课后为学生朗读学生熟悉的故事《兔子与乌龟》,极富有寓意以及语言环境。引导学生与同学用英语交流,运用“It is (so)。/It has ……”来描述自己熟悉的动物,从而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张嘴,提高自信。通过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单词和语法,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话题进行拓展,具有开放可表述性性和日常生活性,通过讨论充分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和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成为培养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落脚点。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的协同配合,从而增进学生对小学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英语学习质量。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是一项长期任务,通过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表达习惯,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引入真实社交情景来进行语言教学,对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登峰.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初探[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2] 彭爱华. 课上课下,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六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2.
[3]李敏.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