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商南县金福湾小学 726300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在写作过程中若能够建立写作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结合生活化的具体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没有写作思路,害怕写作等问题。而教师也一直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无法提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为生活及教育,由此可见,构建生活化情景 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来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愿意写作,并且教师也应当善于使用各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现阶段农村小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共同商讨制定的,采用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素材都能够为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帮助。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也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蕴含的价值观巧妙地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再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图片,视频,比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学生边看视频教师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家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屈原。教师再提问:同学们,请问你们会包粽子吗?在农村,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学生也必然会积极举手描述如何包粽子。最后,教师再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请问大家想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和屈原和粽子有关系吗?学生由于置身在端午节的情境中,必然会引发联想,激发想要继续学习的欲望。最后,教师在进行端午粽整篇课文的讲解,当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解决完生字,词语等难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我与端午节》的写作。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写作做铺垫,在写作环节学生也会奋笔疾书,直抒胸臆。
二、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各科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写作教学中,素材很重要,而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阅读书籍,参与实践活动,听他人讲述等。农村生活充满着文化和乡土气息,如果能够利用好,学生的写作素材会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真正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感受自然和风土人情,并且培养学生爱观察,爱生活的情怀。学生在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也会学习更多的写作手法,也会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当然,学校也应当联合教师,乡村活动实践场所等单位积极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平台,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为了让学生形象感受什么是缤纷世界,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生活实践,社会志愿活动等,通过看,听,说等形式,感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最后再回到教室中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内容会紧扣题目,文章也会更加出彩。
三、感知生活,促进作文有效表达
在使用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生活情境的感知能力。不仅要教给学生如何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要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提高会学的能力。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当注意跳出原有的经验框架,指导学生将教材内容活学活用,并且教师也应当善于捕捉学生在生活中所出现的情感,善于引导学生努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建立情感共鸣等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形成独特的生活感悟,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也会更加顺畅。
比如学校在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借助这一情景。虽然在农村小学开展活动的设备质量,节目等并不先进,但是孩子们都有着一颗积极活泼的心。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下,六一的欢乐氛围会笼罩在整个学校中,当节目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表达时也能够顺畅自如。
四、立足生活,进行高效写法指导
(一)阅读教学,学习写法
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阅读教材以及课外书籍,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表达的思想 情感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以及知识迁移能力,为学生自主创作奠定基础。为此,在作文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做足够的阅读训练,挖掘更多的阅读素材,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标记出好词好句,让学生说出写作手法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二)单项训练,强化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训练。比如写景的,叙事的,写人的,写物的。在写人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特点。描写动物时,要把握动物的外貌特征。描写景物时,要把握景物所表达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正确描写出相应的事物。
比如秋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寻找“秋天的足迹”。有的学生可能会在地上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回到教室,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叶子,有的叶子像手掌,有的叶子像扇子,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润色。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看见树叶飘落下来,在空中慢慢打转,好像一片羽毛。”通过详细描写事物的外貌特征,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三)结合范文,分类指导
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以及表达方式的主要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详细讲解范文,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写作规律,并且对学生的思路也能起到正确有效地引导作用。另外在学习范文时,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在阅读课文以及课外读物时,遇到好词好句可以摘抄下来,再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定期回顾摘抄的语句,加深记忆,进而为写作提供帮助。
比如在写作练习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景物按照顺序写下来,教师在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项训练之前,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中的课文,分析作者是用哪种写作方法描写得景物。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得怎样的特点,并按照的什么样的顺序写出来。教师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找出写作线索,最后回到教室再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和总结相结合的能力,最终完成写作训练。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构建生活化的情景,其次要善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也应当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将教材内容,学生的接收能力紧密结合,真正为学生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最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辉.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20, 000(012):46-47.
[2]陈炜.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9):P.1-1.
[3]梁永灵.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