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小学 239000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写得好与否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很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字,不是抓耳挠腮就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而教师也是手足无措,伤透脑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时还是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能力;兴趣;积累;讲评;策略
1.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作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基本点。
1.1.创设情境,以趣激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作文教学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环境和氛围”,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境界,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1.2.获得喜悦,激发欲望
要使学生愿意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当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时,会无比喜悦,充满自信。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使他们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进,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习作的目标。
再次,可以在班级一角开辟一块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章张贴墙上,供全班学生交流、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参加作文竞赛等途径,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写的欲望。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2.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及表达方式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分析作者怎样立意。通过分析解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学习作者的习作技巧。
2.2.注重积累、丰富语言
如果说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那么好词好句就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长期以往,写起作文,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3.多练多写,练是关键
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这一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练”呢?
3.1.紧扣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而作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茅盾告诉我们:“身边应当时时刻刻都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可见,写作的根源是善于观察,深入生活。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
3.2.真情流露,有感而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情感,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里话。
4.讲评修改,提升水平
4.1. 重视作文讲评,提高习作水平
作文讲评是对习作的分析和评价,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才能进行科学地批改与评议呢?
①教师讲评作文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知道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技巧。
②要注意讲评的方式。讲评的主要方式有常规讲评、重点讲评和集体讲评。在常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总结优缺点,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
③教师还可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大家讨论,在共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2.重视培养学生自修自改的能力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大部分小学生习作初稿完成后,常常表现出完事、满足、喜悦等心里,至于文章是否达到了习作要求,存在什么不足,是否还要修改,怎样修改,心中无数。
而我们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作文,学生看评语”。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启发学生认真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习作,从读中发现问题。如: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不对,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按要求突出文章的中心。学生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文章符合习作的要求,这样着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到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练、多改,而这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期训练,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读写结合,促进作文启蒙》刘曼华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
3.《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