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李翠梅
[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李翠梅
        新疆沙湾市第四中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古文。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真正品读其神髓,感受古代文化先哲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要引导学生熟读精诵,重在积累感悟,品析文言文精华,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立足于文言文的诵读。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的诵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吟诵中品味”,在诵读训练中品味课文的精妙之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充分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的内涵,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二、重视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一些字词的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在文章中遇到同样的字词,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些例句和用法,进一步强化理解。

通过“诵读、记忆”的方法,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积累文言文知识,使他们腹有诗书,在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学生能够做的,学生可以做的,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比如查阅课文相关资料,积累文中文言文知识,把握课文文意等。
        四、加强语文与学生的联系,加强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研读课文环节,学生想象画面,描绘景物,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五、恰当设疑,更好地理解文本。在教学中,恰当地设计问题并运用资料,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在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桃花源为什么后来找不到呢?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设置这些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体会作者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六、注重迁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巧妙地设计拓展延伸和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延伸阅读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在延伸阅读和对比阅读中,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比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记载了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接触祖国传统文化,为他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养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