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丹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1+x”制度是推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举措,实现中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1+x”证书的含义,分析了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并且提出了1+x证书背景下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措施。
关键词:“1+x”证书;中高职衔接;汽车机电类专业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之前的适配性,我国提出了“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加强自己的多方位技能学习和锻炼,考取相关的专业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与社会的适应性。本文主要围绕1+x证书背景下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展开了探讨和论述。
一、1+x证书的含义
从2019年开始,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国家发展与市场需求,我国开始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这里的“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学会多项技能,考取多样化的职业等级证书,增强学生在就业以及创业方面的本领,从而能够缓解结构性的就业矛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在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与校外的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方面层次不清
在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方面层次不清的现象。中职和高职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是存在相对独立性的,所以在课程目标方面很难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在中职和高职所开设的汽车机电类专业课程方面,其共同开设的课程在内容上没有能够体现一个明显的递进和层次性,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性
当前来看,国家对于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故障诊断等课程在高职学校也有开设,而且内容几乎没有差别。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汽车机电类专业课程衔接标准,所用的教材层次比较乱,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存在重复的现象,尤其是在部分的专业课程方面,因此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会减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三)没有形成特色的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应当与产业进行紧密联系和深度融合,然而,当前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部分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企业发展来开发一些特色的专业课程。因此,为了大力推动汽车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应当与企业达成深度的合作,共同研发一些特色的专业课程,深入了解和研究企业内部岗位的需求,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1+x证书背景下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措施
(一)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现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最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合理有效划分层次化的教学内容,降低乃至避免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复,根据企业匹配岗位的需求来指导科学的课程体系。例如,在中职阶段的课程应当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知识,尽可能地拓展知识的广度性。而在高职阶段,更应该注重专业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中职和高职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基于“1+x”证书的背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1”和“x”之间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生的职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要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培养专业的汽车机电类人才。职业学校可以采取人才引进、邀请企业高素质专家等方式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教师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汽车机电类专业的带头人应当要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一领域的“1+x”证书制度,将其按照科学的规划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同时,学校要达成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双师型”的培养基地,强化教师的技能实践,培养一批专业能力高超、教学理念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推动学生的职业化发展。
(三)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优秀的汽车机电类专业人才。首先,中职、高职院校应当要加强与地方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根据岗位的需求与地方特色,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课程,有序组织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相关教研活动,成立专门的学习和探讨小组。其次,应当加强师资方面的互融互通,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与技术攻关过程中,而企业也为学校提高师资的培训与实践的机会。此外,应当实现校企之间实训基地的共享与资源的互通,共同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服务。
(四)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1+x”的背景下,有序地推动汽车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衔接,应当要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机制,让各相关的主体都可以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提升专业设置、课程构建、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在评价方面,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等主体,还应当引入第三方评价,让企业、同行、督导等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有效地把控教学的质量,促进课程质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要重视中高职之间的衔接性,这对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高职学校要注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汽车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1+x”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备注:本文为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为“1+X证书背景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课题编号:GZY20B11
参考文献:
[1]周全.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考——1+X证书制度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9):72-73.
[2]凌双明.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09):93-94.
[3]梁栋.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55-57+62.
[4]江鸿丰,邓剑锋.基于“1+X”证书制度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