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好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高宁蕊,周宇
[导读] 思政课程是时代的要求,国家、政府、高校对于思政教育极为重视。
        高宁蕊,周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省眉山市 邮编 620000
        摘  要:思政课程是时代的要求,国家、政府、高校对于思政教育极为重视。开展思政课程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着中华儿女全面发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思想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在理解思政课战略意义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共同发展的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加强思政教师的“六个要”培养,能够更全面的培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课程内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思政课程;六个要;马克思主义

        一、开展高校思政课的战略意义
        高校大力开展思政教育,是21世纪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关乎民权民生,关乎人才发展,关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思政教育有助于国人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一)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谓教育强则国强,思政教育在决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尤为重要。古代以来,思政教育便是治国安邦之道。古人学习孔孟礼仪,学习思想道义,用思政知识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在纸上谈兵论剑、指点江山。近代思想救国,鲁迅以笔为枪,让国人在思想上站起来,为民族振兴拼搏。21世纪的今天,正值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引领者,通过思政教育、媒体宣传、报刊书籍等方式不断向中华儿女传播先进的思政文化。通过思政教育,提高广大中华儿女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使命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深刻理解,对未来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更加明晰。
        
        (二)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公民进行思政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加强公民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便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文明国家的要求公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有良好健康的思想,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遵守公序良俗与社会公德,有文明的思想与行为,热心工艺助人为乐等。拥有文明公民的社会是文明社会,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得到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三)关乎中华儿女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拥有高尚情操、思想方向正确的人才。高校之所以大力开设思政课,是为了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时,完善人才的思政思想,培育有正确价值观,理解国家兴衰发展与时代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加强思想修养的主要途径便是思政课的教育,要求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教师认真上课备课、学生专心听讲及时巩固。
        
        
        二、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发展实施路径
        思政课作为思想教育课程的核心,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得到大力发展。思政课是思想教化课程,是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他课程作为思政课的实践运用,和思政课一同协同育人,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道路上携手共进。
        
        (一)正确处理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引领课程思政体系。在广大高校教育中占重要位置,被大力发展,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他课程蕴含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思政课协同育人。

思政课是理论道义的学习,其他课程是实践基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思政课作为其他课程的思想引领,促进学生对其他课程更通透的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在其他课程的实践运用下,思政课不再拘泥于理论,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程,有利于学生悟出自己对思政课程的理解。
        
        (二)正确处理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育人方式协同的关系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核心位置,课程思政是其主要改革取向,目的在于聚焦课堂育人主渠道,推动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的整体性育人功能发挥。(2)同时也有相对灵活的方式,思政课程和其他育人方式在诸多方面存在共鸣,如文化方面、科研方面、管理方面等,两者协同发展、协同进步。

        三、“六个要”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教育的“六个要”,即要求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与日常教学与生活中。
        
        (一)政治要强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身对思政课程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
        
        (二)情怀要深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无私奉献是教师的初心。在纷乱的尘世中,有太多事物容易让人迷了眼。保持初心,潜心教学,是教师的育人之道。
        
        (三)思维要新
        快节奏的社会中,知识更新极快,与时俱进的思维尤为重要。思政教师拥有创新思维,用创新的方式教学,有利于培育适宜于新时代的人才。
        
        (四)视野要广
        要求思政教师广泛地涉猎知识,包括中外知识与古今知识。学习中国知识,受本国的文化底蕴熏陶,是理解和传授本国思政思想的基石。学习外国的知识,要求不能封闭的学习,要擅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积累经验教训。学习古代知识,从几千年来古人的智慧中悟出真谛,辅助于今日的知识融会贯通。
        
        (五)自律要严
        作为思政课教师,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坚持政治自律,传递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策,将思政教学放在首位。在生活中,言行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值得学生尊敬的严师形象。
        
        (六)人格要正
        思政教育要保持正直作风,拥有健全的品格,做到为人师表的样子。要对思政课程有深刻的感悟与自己的理解,并且落实与日常教学生活中,结合实际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A].人民日报, 2018(09).
        [2]王振雷.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进路[A].学科与课程建设,2019(10):007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