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佩
南京市栖霞区天悦花园幼儿园,210000
幼儿园的孩子们童真稚嫩,他们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遇到事情懂得独立思考,对很多事情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耐心引导,教小孩子们道理,让他们快乐成长。下面是几则对幼儿园的记叙文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描述】
幼儿园开学一个月左右,新来了一个小男孩,也就两岁刚出头,奶奶带着孩子进学校的时候,孩子一直扒着门哭,说我不想进去,不想上学。最后在奶奶的各种哄骗劝说下,小男孩答应在幼儿园待一天。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已经见怪不怪了,小孩子们刚来上学第一天,没有几个是很高兴来的。可是后来小男孩在座位上坐着,老师喊他也不应声,下课了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就一直在座位上坐到了放学。第二天小男孩的父母打电话过来,语气明显很不好,他说小男孩回家之后说有一个小朋友把他的衣服脱掉了。其实是因为前一天天气很热,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换了薄的衣服穿,可小男孩仍然穿了好几层衣服,老师看到男孩大汗淋漓,于是就让他把外边的一层衣服脱掉,由于自己还小,不会脱衣服,旁边的小朋友就帮忙脱掉了。
【案例分析】
小男孩在幼儿园中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说话,其中的因素有很多种,一是小男孩年龄过小就来上幼儿园,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就比同班的小朋友差一点,所以在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能一起,这样会导致孩子有一些自卑心理。二是小男孩父母将孩子交给奶奶,老人本身喜欢安静,不会陪着小孩子吵吵闹闹,孩子在这个年纪没有人教他说话,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从而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不主动与人交流,其他小朋友帮助自己脱衣服的事情也不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达出来。三是幼儿园老师认为这样的孩子可能是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才不喜欢说话,所以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加重。
【解决方法】
1、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在心理上关爱孩子,时刻注意孩子需要什么,可以让孩子坐到自己身边,引导他做一些有趣的事情,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
2、老师在平时的上课活动中多鼓励孩子。比如在上课点名的时候,点到他时说:“刚刚他都抬头认真的看我了呢,老师很开心,希望下一次点到你时,可以大声的说‘到’!让老师知道你来了呀。”多让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带着他玩,让他渐渐的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中,结交更多的小朋友。
3、和孩子一起阅读幼儿绘本,在小故事中教会孩子道理,并让孩子明白与他人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
4、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之后知道家里除了小男孩,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照顾不过来才把小男孩送到奶奶那里。老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让父母明白,尽管家中孩子较多,但要做到平等对待,毕竟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是关注他们,爱他们的。建议父母有时间就去幼儿园接送孩子,陪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爱他的,逐渐提高孩子的自信。
【案例思考】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当然孩子不想与人交流,过于内向也是一个问题,不是说性格内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是在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是活泼的,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与人交流,与他人玩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老师家长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要多说话,多交流,而是应该陪着孩子,让孩子自己的性格慢慢变得活泼,让孩子的人生更加精彩。
案例二:
【案例描述】
午休过后,小朋友们该起床了,老师来到小朋友宿舍门口看他们的鞋子是不是穿的是正确的,不出所料,有几个小朋友的鞋子仍然穿错了。一般来说老师这时候会告诉孩子说,你看,你的鞋子穿的是不是不对劲呀。可是老师这次换了一个说法,对那个鞋子穿错的孩子说,你仔细看看,你的两只鞋子是不是像是在相互置气呀,他们都歪着头,不愿意看见对方。孩子低头看了看说,好像是这样的老师,它们的头是歪着的。
然后老师接着说,那怎么办,它们这么好的朋友怎么能看着它们不理对方呢,它们需要你的帮助,让它们不要再吵了。之后孩子回到床上,把鞋子脱下来重新穿了一遍,其他小朋友看见之后也都赶紧检查自己的鞋子是不是在‘吵架’,是在‘吵架’的孩子都赶紧重穿了一次。从那之后,每次看到有小孩子鞋子穿反就提醒他们鞋子是不是吵架了,小孩子们每次都会高高兴兴的换过来,然后对老师说,你看老师,它们和好了呢。
【案例分析】
现如今有很多小孩子的父母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惯着孙子孙女,什么事情都揽下来,孩子想要什么都去准备,给他们递水穿鞋穿衣服,有些孩子都长大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经常穿反,穿错。这导致小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会有提高,错失了最好的学习机会,越来越依赖父母。
【教育措施】
幼儿园的孩子还很童真,稚嫩,他们总是喜欢把生活中的事物拟人化,把玩具,小花小草等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与它们对话,和他们玩耍。所以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经常穿错鞋的事情,老师这种把鞋子当成一对好朋友的方法很适用教育小朋友,说他们在吵架,不仅让小朋友把鞋子换了过来,还对自己穿对的鞋子很高兴。这样的教育比有些家长老师一味地告诉学生,鞋子不要穿反成效来得更快一些。
【案例思考】
其实不仅是穿反鞋子这件事情,在其他事情上,老师在教育小朋友时也可以采取这样方式,不是对他们讲一大堆大道理,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找一种比较生动易懂的方式来教育小朋友,根据他们的喜好制定合适的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案例三:
【案例描述】
在快要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里有几个小朋友在嬉戏打闹,老师在组织小朋友摆好桌椅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故意把凳子放倒,老师上前制止他,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转头不肯和老师说话,继续把凳子一个个推倒,老师有点生气,语气有点严厉地说,你快停下,把凳子摆放好再放学。此时男孩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可是转过头恶狠狠地盯着老师说“我不!”,然后扭头就跑,老师喊他他也不听,拉着妈妈的手就往回家走。老师一脸迷惑,回想起今天的事情,想到了可能是在今天课间跳舞的时候由于他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批评了他,导致他对老师产生怨恨。而且从那天之后,这个小男孩学习也不积极,做活动也不积极,老师在学期末对小朋友各个方面进行评比然后发放小红花,这个小男孩也不积极,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反正也得不到就算了。
【案例分析】
在此事件中,小孩子之所以那样做就是因为受到了老师批评,而现如今这种情况屡屡发生,他们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受到一点批评就忍受不了,有的大哭大闹,有的生气不理人,这样的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家庭教育造成的,家长在家里一味纵容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才会使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
【解决措施】
1、因为老师的批评就胡闹是小孩子的不对,但是他们也只是小孩子,心理不成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要正确引导。所以老师在原有基础上又加了周评比制度,比如今天xxx睡觉最快,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等等,小朋友各个方面有一点进步就进行表扬,这样让每个小朋友都有上榜的机会,于是在第一周小男孩就上了榜,小朋友们都夸奖他,他自己也很兴奋,和老师又像之前一样友好。
2、老师和小男孩的父母可以进行沟通,在对小男孩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要目标一致,不要太过于纵容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能受到一点批评就和家长、老师无理取闹,要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慢慢成长。
【案例思考】
幼儿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幼儿时期对孩子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会影响他以后的发展,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影响,就这个案例中的小男孩来说,如果在他那样无理取闹之后,不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可能会使这个小男孩从幼儿时期就厌倦学习,讨厌老师,他的人生很可能就因此发生了变化。所以幼儿园老师需要摸透孩子们的心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引导教育他们,发挥一个幼师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