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农民继续教育破解路径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沈丽莹
[导读] 农民继续教育问题是乡村振兴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路径。
        沈丽莹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110000
        摘要:农民继续教育问题是乡村振兴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路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农民继续教育的几点破解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农民继续教育
引言
        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广大农民素质的显著提升,农民素质的提升也能够反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而要想提升农民素质,继续教育是一条十分关键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开展下乡行动,为广大农民接受继续教育提供针对性帮助
        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力农民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强有力的优势就是强大且专业的师资力量。相较于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都更加侧重于传授具体的实践技能,也更倾向于培养具备高素养的技术型人才,这与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来说不谋而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很多产业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投入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此时,高职院校就应该利用其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广大农民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一方面能够提升农民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切实发挥出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最大价值。
        比如,为了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系统化的继续教育帮助,相关高职院校可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与相关的社会企业以及当地的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成立以高职院校教师为首的“挂职村官活动小组”的方式为当地的农村地区提供专业的教育扶持。其中所谓的“挂职村官活动小组”实际上指的就是由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小组组长,并担任目标乡村的“挂职村官”,主管当地的农民继续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以从高职院校中选拔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学生代表担任活动小组的组员辅助相关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学院教师需要在充分结合目标乡村的实际发展现状,尤其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广大农民提供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帮助,其中包括大部分农村地区在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网络商城”产业,即为农民提供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知识,帮助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现代化的技能来提升整体的产业发展速度,也能够帮助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来更加便利与全面地掌握和接收来自外界的新闻信息,起到丰富其视野和思维的效果,这也是农民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以“挂职村官活动小组”为单位的形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培训或者继续教育服务,通过定向培养和教育,帮助这部分农民掌握其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为农村地区职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大助力,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搭建学习平台,方便农民接受继续教育
        对于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技术从而达到更好地帮助自己就业,这在整个乡村振兴计划中体现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但是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不是说这部分人群天天赋闲在家,只是说没有专项的工作岗位,依然要承担庞杂的务农工作。因此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原则之一就是不能占用广大农村朋友过多的时间。针对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积极尝试新的继续教育手段与方式。在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所有人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开辟线上在线教育活动,一方面能够为广大农民接受教育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好地锻炼其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为了能够为当地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加便利的接受继续教育的空间和平台,相关高职院校可以在自身专业办学优势以及学生数量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建相关的“继续教育平台”的方式辅助相关农民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整个过程中,所谓的“继续教育平台”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中一方面指的就是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平台来说,该在线学习平台更具有当地农村地区的特色,是由高职院校在充分结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的适合其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综合型学习平台,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登录该平台的方式浏览与学习与自己当下的工作相关的各项技术理论知识,从而实现足不出户接受教育,完善自身技能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则是指的是一个结合当地的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建立一个“人文历史知识平台”,既包括线上的学习资源,也包括线下的学习资源,即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者图书馆等形式,为广大农民学习与接触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提供巨大的便利。相较于技能型或者技术性的知识来说,人文历史学习平台的搭建更多的是为了能够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尤其是乡村图书馆的搭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其养成热爱阅读以及热爱学习的习惯,进而在整个农村地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三、创新产业经济,拓展农民思维与思维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业也就是第一产业作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产业基础,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农业作为产业基础无可厚非,但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切实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仅仅关注农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人文历史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地区来说,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对这些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辟乡村新兴产业,在帮助广大农民掌握更多的技能的同时,拓宽和丰富其思维与视野。
        比如,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农民朋友参与继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相关高职院校可以在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基础上尝试与当地的相关经济产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来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继续教育活动中。比如,结合当地富有特色传统剪纸艺术,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与当地的剪纸艺术家门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剪纸艺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当地农村地区的传统剪纸作为创业主题,在这个产业链中,学生与当地的剪纸工匠分工合作。其中学生群体主要负责剪纸艺术的宣传与发售等活动,其中包括线上线下的各种宣传海报的绘制、宣传视频的剪辑以及宣传广告的推广等内容,还需要负责与大量的客户进行及时地沟通与联络,通过向其介绍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提升大众对剪纸艺术作品的兴趣;而广大的农村剪纸工匠们则需要结合自己的所长创造出更多的剪纸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其他农民朋友在看到剪纸艺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时候,也都纷纷参与到剪纸技能的学习活动之中,无形之中充分调动了农村地区的闲散劳动力,与此同时,也让我国优秀的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与收获了更多的在学校书本上难以学习到的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与地方企业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更加便利的继续教育服务,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应该得到院校师生的共同支持。
参考文献
[1]林丽芳.基于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区域创意产 业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5):102-105.
[2]丁勤. 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J]. 创意与设 计,2018(6):10-14.
[3]陈静静.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16(7):66-67

课题项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内卷化”破解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21KY01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