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高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张禹川
[导读] 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发展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活动和学习。
        张禹川
        贵州省盘州市第八中学   553537
        摘  要: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发展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活动和学习。而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团体的主体就是青少年,因此为了促进其得以更好地发展,应提倡对其展开活动式教学,这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其解放自我,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业的适应性。而进行教学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的提升,使其在产生心理问题时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疏导,从而对学业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促进学生日后的发展。本文从学业适应性的概述入手,对在活动中提高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对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提升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适应性

        引言: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逐渐地意识到教育并不是只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一种,还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提升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的过程。心理素质不仅是学校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对其他素养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全身心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从而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求人们综合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而初中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事情的看法比较片面,由此可见其心理素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学校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学政教处工作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教育进行两手抓。
一、学业适应性概述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学业适应[1]。而学业适应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学业同化,主要指的是主体将所有能够遇到的外部信息存入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过程。而另一方面是学业的顺应,就是主体通过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对外部信息进行适应的过程。因此,学业适应是主体通过对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效调节,使得其对外界的事物和信息进行适应,并对有用的事物或是知识纳为己用[2]。由此可知,学业适应的过程就是主体根据外界环境和我学习的需要,对自身记性积极主动的调整,从而达到认知结构与学业环境和学习过程进行平衡的行为过程,从而达到提升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促进主体的得以更好的发展。


二、在活动中提高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提高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
        初中时期的时光是美好的,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年少懵懂、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既有着对自身外在的关注,又有着自己的小秘密[3]。对他人的看法十分的关注,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具有十分迫切地展现欲望,在腼腆中又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才华,得到他人的赞赏。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展现欲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节目的表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被赞赏的欲望。在学生进行节目表演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核心自我评价的过程,不仅能使得学生进行自我展现,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此外,在其克服自身存在着的腼腆的过程尽是对自身进行调试的过程,也是其进行学习适应的过程。由此可见,初中生在活动中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就是提高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的过程。
(二)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提高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
        在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对社会中存在的既定关系具有一定的认知,会发觉自身为社会的一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回报,为社会出一份力[4]。而每个人对于学习、生活和家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责任,都需要其进行相应的承担。而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进行感悟,唤起其对自身责任的主动承担的能力和责任心。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让他们懂得什么是集体的力量,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使得其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在教学实际的应用,在综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的特点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帮助初中生提升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适应性,从而达到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原有的实际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其多元化教学,并适当地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在进行适当的游戏中解放天性,将自己当成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业适应性,使得其在活动中感受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我国培养全面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蓓蕾, 高婷, 邓林园,等. 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02):192-202.
[2] 魏文静, 苏子龙, 刘如喜.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团体辅导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J]. 山东青年, 2019, 000(010):155-156.
[3] 刘丽琼. 初中生受欺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9, 000(009):P.59-64.
[4] 余欣欣, 陈烨, 张绿次. 初中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核心自我评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 40(007):1104-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