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旭东
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市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 650205
摘 要:以盘龙消防工作开展为例,分析消防监督执法与管理现状,通过保障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标准化、引入信息化及市场化服务支撑,强化基层消防网格力量的规范化执法能力,建立 “制度、技术、经费、装备、服务”五大保障体系,创新实践以基层网格为单元,以信息技术与支撑服务融合为基础,全面构建消防执法规范化体系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安消防;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基层
1 新时代下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20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眼于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规范执法五大支撑体系,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和执法流程信息化[1];为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云南省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化“放管服”工作,推进辖区消防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有鉴于此,昆明市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以下统称“盘龙大队”)深入结合昆明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相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2]和措施,分析当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产生的原因、过程,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能力及专业服务队伍的知识、技能保障能力,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基层消防大数据更新与应用”模式,全面整合消防网格化群防群治力量,完善消防执法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利用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消防安全责任落实。
2 消防执法规范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与执法工作,包括了社会管理和消防监督管理两大类。其中,社会管理的主体,主要由村(社区)的网格单元构成;而消防监督管理则由现役消防部队及公安派出所消防警组构成。但由于不同的招录渠道、文化程度、环境条件、能力素质等综合因素作用,往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业务执法能力差异,加之各环节的职能划分与执法权限各不相同,进一步导致了队伍整体执法素质的参差不齐。
2.2 缺乏信息化的业务手段支撑
从支队、大队到派出所消防警组,再到街道、社区消防专干队伍,原本都有其特定的业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加之各机构、部门及人员日常所承担消防工作职责不尽相同,多年来不断叠加的业务管理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和信息化交互的支撑,使得消防执法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难以快速准确的传达和执行,管理人员也仅能通过传统业务流转途径开展交流和下达指令,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掌握业务开展的动态信息和阶段成果,也难以准确、全面的检验执法能力和执法规范化的优劣。
2.3 社会发展带来的业务挑战
随着城市规模与人口的高速增长,新兴建筑与材料的出现、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方便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导致新型的城市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随之大幅增加,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存在较大缺失和误解。而现役消防部队编制,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职责;作为补充力量的消防文员队伍,大多也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一方面加大了执法规范化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有效监督社会单位(场所)的主体责任落实,乃至基层消防管理队伍也都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执法技能培训[3]。
3 技术与服务支撑下的消防执法规范化实践
3.1 聘请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保障人力资源
为了解决公安派出所消防警组人员素质不齐、日常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盘龙大队通过甄选具有长期支撑能力的本地保安服务公司,作为警组人力资源补充调配和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通过大队制定要求和细则等制度规范,由保安公司具体展开人才选拔、半军事化集训、专业技能培训与笔试考核、派出所择优录取等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派出所消防警组队伍具备合格的从业能力和业务素养。设立保安公司、警组日常业务联络人岗位22个,并每月定期组织联络员召开工作部署协调会,传达大队执法工作要求,总结阶段性工作,分工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建立消防执法规范化的制度性保障体系。
3.2 定制标准化业务流程和信息化支撑平台
2020年,盘龙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研发了以社区为基础网格单元的基层消防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建立社区消防基础信息摸底、走访检查、培训教育等功能,通过APP、互联网电脑端等多种业务接入模式,将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及执法规范化体系,进一步深入部署应用到社区网格化监督管理队伍中,建立了消防执法规范化的技术性保障体系。在辖区16个派出所、7个街道办、50个社区同时启用了消防警组系统(以下简称“警组系统”),在科学合理的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明确单位、个人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盲区、责任制、工作留痕制。
3.3 建立常态化绩效考评与激励保障机制
盘龙大队认真贯彻《云南省地方经费保障标准》和《昆明市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保障标准》,实现7个政府专职消防队地方经费保障标准100%落实;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和单位已有消防组织,2016年完成重点单位和街道、社区100%建成微型消防站。
大队坚持从有限的经费中划拨固定额度用以支持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与日常保障。同时,借助信息系统和专业团队的深入应用配合,大队设定专职消防文员岗位,专门负责辖区警组、街道社区及微型消防站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交流群,按每天(周/月)由大队从系统中统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公示通知,督促各基层执法队伍及管理单位,认真落实其责任范围内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以警组系统中痕迹化执法数据为主要参考依据,提取生成固定/专项任务的定期综合评定,形成对派出所警组人员的工作量化考评机制。大队积极联络协调各派出所,为派驻协警提供平等、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通过考核激励与业务环境的多重建设,实现经费保障体系的有效落实。
3.4 构建消防网格化大数据研判体系
以业务动态信息构建消防安全管理大数据研判体系。从消防警组业务流程、现场隐患处理流程、案件移交流转流程以及警情联动等“五维一体”的基层消防管控工作视角出发,构建以动态、持续的业务信息和网格单位(场所)全覆盖底数为核心的消防安全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体系,并可通过大屏展示(数据驾驶舱)实时辅助业务指令下达和应急指挥调度。
4 未来发展方向前瞻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盘龙大队不断打造能战斗的基层队伍,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构建新形势下的标准化业务管理模式,通过全面落实经费、装备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城市消防安全管理与执法规范化的新思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寻消防执法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期望通过不断完善消防安全综合管理机制,有效整合消防及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深入城市最末梢的消防安全管理单元,并依托先进的大数据、移动通信及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利用,建立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执法标准和操作规程,进一步提升大队消防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提高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加快构建完备的消防执法制度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典范。
参考文献:
[1]公消字第6号[2015],公安部消防局2015年工作要点[s]
[2]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2012年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文件资料汇编,2012,(6).
[3]陈海涛;雷宁;浅析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J];武警学院学报;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