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摘要:构建以案例为载体的情境课堂,对于提高政治课堂实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一课为例进行探索,力求为思政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案例 载体 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要“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构建以案例为载体的情境课堂,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实效,培育政治学科素养,指明了新方向。笔者认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托,精选主题案例为载体贯穿课堂,通过若干个真实典型的情境,创设而成的思政教学,对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以《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一课为例,以“全民战疫”为载体进行探索,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案例为载体,优化情境创设”将有效地支持和服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课通过探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培育了他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项政治核心素养。
一、“战疫”有为,增强政治认同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华夏大地,全国人民被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党中央高度重视,总揽全局、科学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疫情无情人有情,民族团结见真情。武汉疫情来势汹汹,时刻牵挂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新疆先后派出3批医疗队驰援武汉,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舞姿传递着团结互助的民族情谊。新疆疫情爆发后,武汉第一时间派出援疆医疗队,倾尽全力帮助新疆渡过难关,报答新疆同胞支援武汉抗疫的恩情,各民族同胞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战疫”一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场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的“战疫”中,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有一大批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舍小家,为大家,用最美逆行奏响生命之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爱国奉献。全民“战疫”中涌现出的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涵养了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战疫”有理,培育科学精神
在全民“战疫”的时代画卷中,科学精神闪耀着无与伦比的理性光辉。
疫情来势汹汹,谣言层出不穷。造谣者在网上兴风作浪,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各种小道消息在微信群、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圈,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给蜗居在家的民众带来无端的恐惧,造成社会的恐慌。有媒体评论称,“没有底线,互联网就没有未来。没有底线,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在混乱中走向自我毁灭”。某种程度上,谣言也是疫情,作为公民一定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公民享有发表言论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不受任何的约束。我们应秉持科学精神,谨言慎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保持清醒、辨伪存真,不肆意胡说,不盲目轻信,不愚昧跟风,用科学精神终结谣言横行。
疫情初期,全国人民隔离在家不出门,就是在履行公民义务。可有人时而半夜在家里打篮球,时而高音喇叭放音乐,让邻居苦不堪言,还理直气壮地说:“疫情时期宅家里不找点乐子让人怎么活,这是我的权利,关你们什么事。”当然也有年轻人在父母不听劝,非要出门聚众打牌的时候,给出了教科书式的操作——大义灭亲、报警举报。还有对涉嫌触犯传染病防治法的公民,国家一方面帮其治病,另一方面对其立案侦查,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用辩证思维理性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两者的统一。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战疫”有法,加强法治意识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依法防控是全民“战疫”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正是“战疫”有法,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模式的力量:法治让14亿中国人无条件居家隔离,让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让武汉封城76天就将病毒打败,使我们的“战疫”彰显中国之治的强大魅力。
疫情当前,微博、微信一天上亿的文字中,或许会有公众为武汉为中国加油呐喊的声音,一天上百万的视频里或许会有大家的点赞,这是公民的政治自由;虽然宅在家中,我们通过观看直播,监工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的建设,也可以登录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这是公民的监督权;所有这些都是宪法赋予人民的当家做主的权利;医务人员在前线抗疫,我们也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要遵守《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每个公民都要主动申报、如实填写自己的健康信息,积极实施隔离措施,这是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只有加强法治意识,就没让法律的准绳树立在每个人的心里,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更好地汇集起“战疫”的强大合力。
四、“战疫”有我,增强公共参与
在这场举国“战疫”中,我们看到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行动,从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57岁用渐冻的生命与病毒赛跑的张定宇,到许许多多义无反顾奔向前线的80后、90后、00后。特别是90后、00后,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他们或许还是父母和长辈眼中的孩子,但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事不避难地守护我们的家园,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勇敢与坚强、责任和担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同学们在家宅,不给国家添乱,就是在为疫情防控做贡献。除了停课不停学,也通过各种途径为抗疫助威加油!他们拿起纸笔,用文字抒发心中感悟,或表达对前线抗击疫情的关心、或心系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安危、或展望疫情过后春天的到来;他们通过漫画、小报等形式,科普病理常识、宣传防护知识、歌颂医护战士、致敬奋战防疫一线的守护者;他们积极组织募捐,为抗疫前线送去亟需的医疗物资;他们借助网络时刻关注疫情,为防控建言献策,体验民主决策的意义,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有些同学甚至走出家门,报名做志愿者服务社区防疫,通过有序参与民主管理,承担起社会责任,增强了公共参与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向孝学.以案例为载体的综合性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5):22-23.
[3]唐蓓.疫情是一本鲜活的教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6-7.
作者简介:吴菲,女,高中思政教师,高级职称,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