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陈俊东 刘金璐 孟杰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可以从“专业、基地、师资、人才、文化、利益”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其中师资共建,可以实现院校与企业之间人员的双向流动,一方面企业和院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另一方面为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一条路径。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校企命运共同体
2019年国务发布的“职教20 条”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1],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教师必备的技能,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面临的问题。
多年以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开始注重教师培养,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地优化师资结构,比如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学历的提升等,但是这些措施对促进不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第一,各个高职院校入职教师大部分缺乏在企业中实践的工作经历,导致实践能力不足。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一直是把学历看的很重要而忽视技能,其中绝大部分的教师主要从高校的毕业生中来,他们被招聘的时候没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直接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走上讲台,因此导致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第二,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教师入职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相关政策,直接导致培养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院校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教师赴企业进行学习;二是在本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开展相关培训,并要求所有教师参加;三是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帮带”的培养;四是要求教师参加各种各类线上或线下师资培训。但是以上四种培养方式,不管哪个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缺少动态管理和过程监控,因此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第三,在院校中的相关制度中,缺乏针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使得培训多数流于形式。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本身的建设,并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都会按照要求下达具体的培训任务,要求教师定期参加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但是经过调查高职院校近些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情况显示,在培训中,教师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操作中,大多数企业只是允许教师进行一下参观,这样使得培训很难落于实处,教师实践能力并不会真正的提升。
面对以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其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同时,调动了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又能够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同时又强化了“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制定相关政策,以各方调动积极性。
第一方面政府层面。首先政府要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与考试制度。2019年四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强调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教师的招聘录用制度,任职资格,职务评聘方法,培养培训工作考核等方面内容,同又明确了双师教师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的合适权重。
另外,构建校企双方构建命运共同体,政府重点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奖惩、减免税收的等方式,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为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一线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提供机会。
另一方面教师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就是更加注重职业和教学的实践能力,明确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的重要性,以改善当前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理论能力之间比重不平衡的问题。另外,还要注重应用教科研的考核。目前职业院校申请课题的过程中,有很多种选项,研究课题研究有基础性研究,还有应用性研究,还有综合性研究。应用性科研,利于双师教师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进行应用性科研的课题。双师型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当中,我们要注重过程评价,绩效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可以建立课程津贴,通过各种津贴的办法来鼓励职业院校提高实践教学实践能力,实践知识的培养力度。
第二,学校健全双师型教师建设体系。
首先,制定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层面要建设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规划并写到自己的学院发展规划或培训规划当中;另一个是针对教师个人,要求每个一个双师型教师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其次,灵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式。对于学校来说,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培养模式和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说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等等,种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再次,构建教师学习型教学共同体。学习型教学共同体[3],主要在于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从孤立个体走向团队合作,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创建和知识互动传递,从教育的权宜之计转向在教育中的相互影响,体现一系列价值观和行动方式。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师资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会共同制定“双导师制”,企业会派企业导师进驻学校,那么构建的教师学习型教学共同体,可以是其他任课教师、教师团体、专业教育团体、行业企业派驻的导师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主体和机构。学习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能帮助教师以最大的能力,最大的动机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新工艺新技术;最后,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最终是要受益的群体是教师本身。对于教师来说,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为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比如在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背景下,企业更积极主动的提供机会,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抓住到企业内挂职的机会,在挂职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参与技术改造与研发,以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教师个人提高意识,做好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正确认识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其次,针对双师型教师个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素质的提升,着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有一个与学院发展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是个人提升规划,要有计划有目标的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加大政府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地完善学校的相关政策以及加强教师的自我提升等方式,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有利于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更有利于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Z].2019-08-30.
[2]王宏.“双高”背景下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研究 [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2-64.
[3]左彦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博士(专业:教育学原理),2016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立项编号:SQ2021213)
作者简介:王玉娟(1984.2-),女,河北唐山,工程硕士,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