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对高中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开展班级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德育教育 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和德育修养形成关键时期,在这段重要的人生塑型期内,高中班主任担任着监督和教育学生的工作,班主任作为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依靠。班主任工作质量的优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笔者就平常自己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有效改进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的一些策略方法归纳总结并分享各位同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苏武牧羊、秋瑾就义,有了一代代先贤的为国献身,才有了今天的家国情怀。在意识理念的培养中,偶像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样在德育教学中,一个好的榜样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榜样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上的或者现代的名人,另一类是身边的人。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注重名人事件的讲述,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谦让”这一品质的培养中,教师即可以讲述经典历史故事《孔融让梨》,并讲述在现代社会何时能谦让何时不能谦让,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谦让这一良好品质。而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也应当表现出谦让、宽容等特性,让自己成为学生在身边的榜样。当然,教师也可以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展现自己的良好品德,如孝顺、尊老爱幼等,并将自己的行为拍下来,配以适当的文字发送到朋友圈、QQ空间等,以自身行为对学生展开长期的教育。这样,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和自身行为的展现,教师成功地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这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教室环境创设,创建良好环境
依照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也体现在民族意识方面。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样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不同的环境,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难度不同。在高中的教学中,教室是学生最直接接触的环境,教室环境对学生的良好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高中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以辅助德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墙面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划分出一部分为专门的德育教学模块,组织学生选择关于良好品德的人物或者事件展现在上面,每月一换,以维持其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在图书角,教师也可以设置专门的以“良好品德培养”为主题的模块,在上面放入一定的书籍如《不抱怨的世界》《假如我有三天光明》《鲁迅选集》等供学生借阅,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作者的优秀品质。而在班级软环境创设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选择关于良好品德的班级口号、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等。这样,通过教室布置和关于德育的日常活动的开展,教师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交流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曾说:“教育是一门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内心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必要的。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有效的交流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的接受者是学生,班主任可以一段时间内组织班级的班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们各自发言,讲一下班级以及任课教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做思考,防止彼此缺乏沟通导致的矛盾。
同时,沟通在老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定期交流学习,讨论一段时期内学生们发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处理办法,分析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学生本身的情况改善班级管理模式。只有不断地交流学习才能因材施教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四、注重班会课的设计,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班会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直接进行交流,并对于近期内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的主要场所,在我们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年龄代沟等原因,很容易出现我们在讲台上讲,学生却在下面睡觉或是写作业的情况。例如,在期末考试前的一次以“诚信考试,踏实做人”的主题班会上,我并没有上来就向学生讲解考试作弊是一种不公平也是没有素质的行为,而是和学生分享了一段在我的学生时期,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所做出的一些糗事,并进一步向学生说道,“与其费劲心思思考如何在考试当中作弊,还不如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点来的实在”。通过这种方式,首先我向学生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也有过学生时期,那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与他们大同小异,以此来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接受我们在后面所说的内容。
五、组织班级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德育教育是当前高中阶段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工作,与文化知识的教育并重。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班主任需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不要主观的去灌输,不仅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还引起的学生的反感。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德育教育,通过身临其境的教育,使学生接受并吸收。而且活动的进行,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下午课前十分钟,安排学生进行自身故事的讲述,提高班级中学生的精神,也让学生得到口语能力的锻炼。同时与学校共同建设德育活动,比如球赛、爱国影片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柔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就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健康成长。
六、一视同仁,注重“问题学生”转化
在学校教育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异于其他学生,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面对这种学生,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不应放弃或是置之不理、放任自如,应一视同仁,通过自己的感化、教育来帮助这些学生改掉恶习,步入正轨。例如,针对于一些沉迷于互联网游戏而无心学习的学生,班主任不应训斥、面责学生,或是直接告诉学生其行为是错误的,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应以委婉的语气和态度与学生交谈,谈一些与此话题无关的内容,如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获取学生的信任,之后同样以委婉、关心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长时间玩互联网游戏的危害。久而久之,学生的态度会有很大的转变,这是批评式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此,便使“问题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爱,从而树立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臧华. 浅谈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策略[J]. 青苹果, 2017(2).
[2]梁志刚.高中班主任应该如何从事班级管理工作[J].中学时代,2012(22)
[3]邱丽颖.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J].新课程(下),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