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修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陈昌均
[导读] 艺术修养这一要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似乎还是一件比较遥远,比较虚无缥缈的事情。
        陈昌均
        重庆市合川区嘉滨路小学  401520
        摘要:艺术修养这一要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似乎还是一件比较遥远,比较虚无缥缈的事情。诚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修养离不开天赋一说,在艺术方面颇具天赋的学生,其艺术修养应当是极好的;而在艺术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其可能在美术学科中无法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但尽管如此,小学美术教学还是应当将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美术学科有所收获。因此,本文将从了解学生学科修养、凸显策略针对性、实行分层教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修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艺术修养;培养策略
        前言:学生的艺术天赋决定了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上限,同时,小学阶段还属于学生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不一定是要提升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来尝试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了解其学科修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的提升时,首先要先对学生的美术功底和艺术基础素养进行一个认知和分析。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这一环节来把握教学的起点和后续的节奏,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事实上,艺术就是创作,即使是在具备统一性质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也需要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创作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就任意主题进行自由发挥和自由创作。当然,创作所围绕的主题不应该是空洞的,可以是生活化的主题,也可以是具有深度和思想的主题创作,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来对学生在艺术方面所具备的天赋和潜力来形成初步判定,进而了解学生在美术学科方面所具备的基础艺术修养。同时,这个自由创作的过程也是破除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固有思维,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到美术课堂和艺术创作的自由氛围,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感兴趣程度。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大家一起画》为例,作为小学美术入门教学的课程,其课程设计与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的教学理念是互相吻合的。学生在这个绘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创作的主题,绘制的物体以及选择的工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教师就能够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潜力。
        二、对标学生学年阶段,凸显策略针对性
        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认知,以及其在美术学科方面的艺术修养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于美术课堂的认知就是轻松的、娱乐的课堂;同时,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型,自我意识极为薄弱,其对于艺术修养也不具备自己的理解和概念,更不会在日常生活或课堂中展示出自己的艺术修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美术课堂已经失去了一定的好奇心理,继而转变成为了对美术课堂的抵触和厌烦,尤其是对于美术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的学生来说,美术学科和绘画创作对他们无疑是一个挑战。当然,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在美术学科方面的潜力和基础已经得以显现了,教师只需要根据其具体能力和情况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

总之,在对待低年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中,教师应当以潜力开发和兴趣激发为主;而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转变其观念,使其将美术课堂作为自我修养和陶冶性情的途径之一,从而成为其疏解学习压力的场所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年级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抵触会减弱,艺术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会使其开始重视美术课堂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
        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花花绿绿得糖纸》为例,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即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堂可以通过动手设计和手工制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适当引导,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方面的提升,进而实现艺术修养的提高。再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哆来咪》为例,这是将音乐与美术进行结合的教学课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在艺术领域的修养进行提炼,从学生对音乐方面的感知过渡到其在美术方面的修养,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备抽象性,艺术修养的提升也具备了一定的深度。
        三、分析学生性格特征,采取教学分层化
        学生在美术学科方面的能力和修养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性格就是其中之一。但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教师却无法将一种性格特征对应到一种艺术修养当中去。因此,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外在表现作为性格的划分,从而对学生进行分层。而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群体,教师在艺术修养提升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例如,对于性格张扬外向的学生来说,艺术可以起到使其适当沉寂,调节内在的作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艺术所表达的内涵和想要传递的情绪。即艺术可以帮助他们沉下心来,不断地进行内化和自我思考。而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来说,艺术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之一,提升其艺术修养的路径,就是让其通过艺术作品来窥见其背后的世界,进而将这种认知投射到现实世界之中。总之,按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教学思维,教师可以将艺术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并从情绪价值转换到体验价值和思考价值之中。
        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来实现艺术所带来的思考价值。例如,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关注国画作品,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国画本身就具备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含蓄和内敛意味,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厚度是有所帮助的。再如,教师可以让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对外国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感受来自不同地域的热情和独立,由此来丰富自身的性格和思想。总之,通过对于艺术的感知来完善自身的思想与人格,本身就是艺术修养的提升途径之一。
        结束语:艺术修养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艺术修养得到不断提升后,能够具备自主提升的意识,进而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价值。从被动提升到主动感知,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美术课堂中的艺术修养提升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婷婷. 融入艺术陶冶情操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20(10):108.
        [2] 王彪. 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0(41):20.
        [3] 于娜. 关注审美体验提升艺术修养——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 文渊(中学版),2020(1):330.
        [4] 何璐佳. 民间艺术资源在小学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1):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