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园艺劳动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杜卓筠
[导读] 自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以来,并对人类的全面发展进行着深入且全面的探索。
        杜卓筠
        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小学510000
        摘要:自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以来,并对人类的全面发展进行着深入且全面的探索。而劳动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带动其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小学阶段设置劳动课程,不仅是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同时还是为了贯彻与落实党的时代教育方针与要求。
        关键词:小学园艺劳动;校本课程;开发运用
        引言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以及社会更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问题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打基础的一个阶段,然而,在小学的课本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则是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一、小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课程更是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学习中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们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园艺劳动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运用存在问题
        (一)缺乏劳动价值体现
        在目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但是在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小学教育中国,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很多教学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和认识,而对劳动教育开展的主要内容和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更不了解,很多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的进行卫生清洁等。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园艺劳动主题式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将一些热爱劳动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有的时候还会将劳动作为对学生的一种惩罚。这样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不会得到体现,同时也会给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造成影响。另外,以前小学只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一般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创作比赛等活动中,但是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只将重点放在了学生比赛参与方面,并没有将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给体现出来。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教师,在为学生们开展园艺劳动主题式教育的时候,因为对劳动教育不够注重,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单一化,而且有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其实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大扫除,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也是让小学生通过扫地等来开展劳动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通过让学生做手工来开展劳动教育学习,有的老师直接将劳动课变成了手工课。这些单一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学生们在实际劳动的过程中,劳动积极性也会比较低,而且激发不了小学生劳动的兴趣,同时还降低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三、小学园艺劳动主题式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方式
        (一)通过主题班会,彰显劳动价值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园艺劳动主题式校本课程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实际开展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念和思想方面,在实际开展园艺劳动主题式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这种新的理念和思想渗入到劳动教学中来。而要想实现这些内容,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围绕劳动教育主题,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主题班会,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植树节来作为园艺劳动主题式教育活动开展的载体。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把节日和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然后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和带领学生来开展劳动教育,在班会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将自身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将劳动主题的价值有效的体现出来。


        其次,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创建综合性劳动班会主题课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和通过主题班会,将品德或者是一些综合实践课程等融入到劳动主题班会中,然后将其作为切入点,为学生们开展综合性班会课程。在班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放松学生们的心情,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对劳动班会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中插入一些思想品德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劳动的价值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在丰富班会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劳动班会的创新性,同时也将劳动主题班会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体现了出来。最后,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针对性劳动教育班会。小学生由于年龄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可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主体性原则进行结合,选择与学生情况相符合的方法,带领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中。
        (二)加强家庭劳动教育
        加强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家务,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做好清洁卫生,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学生生活自理。家庭劳动中主要涉及五"衣、食、住、行、管"这五个方面。加强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家庭劳动,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家风。在学生进行家庭劳动过程中,把"衣、食、住、行、管"这五个方面内容作为家务劳动载体,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优良品格,,同时也让学生在家务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园艺劳动主题式教育成果
        教师在开展园艺劳动主题式教育的过程中,其将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园艺劳动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想使园艺劳动教育效果得到提升,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园艺劳动教育中的乐趣和劳动成果。而主要想快速的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还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不断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而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来让家长传达园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为小学生列家庭劳动教育计划,让小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比如说扫地、打扫卫生等。而这些都是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劳动内容,所以,学生在开展的园艺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兴趣,让学生在园艺劳动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将园艺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成果有效的体现了出来。
        (四)设置趣味性的实践任务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他们更加依赖别人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因此,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成功的。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们就可以开展更能够刺激到小学生竞争心理的园艺劳动实践任务,并且教师可以进一步鼓舞学生们积极的参加更有趣味性的园艺劳动实践活动,任务刺激虽然是来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的,但是能否吸引到小学生的兴趣才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有趣的园艺劳动实践任务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语
        在小学园艺劳动主题式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劳”只是实现“育”的一种方式及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讲,该阶段时期是提升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通过劳动课程的设置来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发挥,改善劳动教育所出现的边缘化现象,使其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1]任本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6):123-124.
        [2]佚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青海教育,2003,(12):10.
        [3]王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8,24(2):43-46.
        课题名称:小学园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编号:1201930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