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曹洁
[导读]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对诗歌,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
        曹洁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 723200
        [摘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对诗歌,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的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性,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    文化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了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其中提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它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仅仅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形式教授,会出现知识脉络不清,知识体系不全等问题,很难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此时,教师如果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配以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影像,那么就可以加大课堂信息量,充实课堂内容,达到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相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除了听,还可以看,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和欲望,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势在必行。如何让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就对此问题,我有以下浅显的认识。
一、借助信息技术,以声传情,学习诗歌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的向学生传授诗歌知识至关重要。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歌吟诵九讲》里说:“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朱光潜先生也说过:“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人对声音的感知是大脑与声场之间的互动,包含了听觉、情感、联想、记忆等主观因素;所以,无论是风声、雨声等自然之声,还是嬉笑怒骂等人声,或是琴声、敲打声等人为制造的声响,都可以承载丰富的意义。所以,诗歌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若能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诵,看图文并茂的朗诵视频,并且尝试配乐朗诵,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由此一来,学生也才会深入的学习诗歌,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情感。例如,在教学《短歌行》一文时,学生很难体会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宴请群臣并在船头横槊赋诗的片段,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学生们纷纷上台一边模仿影片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此举既加深了学生对此诗歌历史背景的了解,又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朗诵情感,进而深刻领会了诗歌中所蕴涵的文化传统知识。另外,在教授《雨巷》、《再别康桥》时,对诗歌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是必不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且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可以看到动态版的康桥美景,伴随着画面还有名家朗诵,这样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整个教学过程都变得生动活泼,有序高效了。

那么,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二、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文言文教学因势利导,领悟丰富的“文化味”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学生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理应成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核心指向。因此,学习文言文,不只在于字词句的释义与训练,更在于弘扬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朱自清先生认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那么怎么将文言文中丰富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高考文言文知识考察中的文化常识选择题,它将考点直接指向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天文,地理,官职,年号等,如此繁多的内容,教师可以分条整理出来,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展示,并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又如,我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当讲到“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一内容时,很多同学不理解“越国鄙远”,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当时秦、晋、郑的位置分布图,帮助同学了解这段历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学生们对古人的流觞曲水很感兴趣,我就为学生插入了视频介绍。他们了解到了这本是一种风俗,后来由文人雅士发展为一种喝酒作诗的活动。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可以播放历史故事短片,历史记录片来增长学生知识。可以说在文言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陶冶性情,提高阅读量,增长文化知识
    现如今,许多电视台推出各种各类的知识性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欣赏这些内容,课后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对《朗读者》中所推荐文章的感悟;老师也可以有重点的让学生记忆《中国诗词大会》中一些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同样,要让我们的文化流传,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活动。而现今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课余,我们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书中内容相关的网站,让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补充。学完必修一课本第四单元《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我让孩子们利用网络去学习香港的百年历史,并指定阅读了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文章,学生们收获颇丰,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促使孩子们认识到了中国在收复失地上的艰辛与不易。这些都是信息手段带来的作用,它使我们的课程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投入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更好的弘扬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
   3.  桑苗 谈文学作品中的声音运用 [J] 语文教学之友2020(10)
   4.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5. 何克杭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 中小学电教 2009.1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  曹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