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绘本故事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李芸霞
[导读] 幼儿教育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绘本故事拥有形象鲜明的图画、简练的文字对白、绚烂的视觉色彩,对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芸霞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康乐幼儿园  5103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绘本故事拥有形象鲜明的图画、简练的文字对白、绚烂的视觉色彩,对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绘本故事促进孩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开展绘本故事教育,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对孩子后续的阅读和学习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绘本故事为教育工具,探索将其应用于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中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绘本故事;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研究
引言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通过积极运用书籍、绘画等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唤起幼儿对书籍、阅读表达和写作的热爱,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和表达能力。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孩子开始阅读、提升阅读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而绘本故事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元素,有利于积累语言素材、激发幼儿表达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开展绘本故事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意义
        1.绘本故事有助于延伸教学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可选有的绘本故事书籍也越来越丰富,有叙述有趣的故事的,有动植物百科故事,有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有外国童话故事,有图文并茂画面艺术表现力强的故事,有注重故事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故事,这些都是对幼儿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起到全面、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因此,教师通过认真筛选绘本故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绘本故事具有丰富的色彩、造型等精彩的叙事图片,能给孩子们愉快、动感的阅读体验,让孩子能认知更多的生活内容,为语言表达练习打造良好的基础。
        2.绘本故事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绘本故事作为幼儿学习语言的载体,幼儿可以借助绘本里面的图画和文字,依靠上下文、图中显示的动作、对应的故事内容等,可以有效加深幼儿对陌生词语的理解,提升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例如,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有很多描述动作的词语,例如“张、举、撑”等,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说,这些有关动作的描述其实并不能有效地理解,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演示,幼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这样就可以对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识有更加准确地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3.绘本故事有助于积累语言表达素材
        绘本故事所蕴含的资源非常丰富,从封面到里面的图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跌宕起伏的情节、有趣幽默的话语,都能有效提升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同时,让幼儿能通过对图像和文字的理解,增加对文字的敏感度,有利于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素材,为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绘本故事的有益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通过反复模仿训练,形成对词汇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词语来进行表达;其次,利用探索绘本故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和评价,让不同的思想和词汇进行碰撞,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和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开展绘本故事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措施
        1.营造良好交流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营造舒适、轻松、愉快的语言表达环境,鼓励幼儿之间或师幼之间开展讨论和评价,增强语言兴趣。

研究表明,提供一个幽默、自然、愉快的交流环境对于幼儿提升语言技能至关重要,而现阶段市场上流行的绘本故事,有很多内容有趣、具有吸引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的绘本故事,教师可根据内容构建相应的语言游戏活动或情境,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以《彩虹花》的内容为例,老师将绘本的故事和插图张贴在电子屏幕上,供孩子们仔细学习,并要求“孩子们看图”。图片中有很多花,白色、黄色、红色等,那么这么多花有什么特点呢? “孩子们听到了来自不同意见的问题和评论,直接提升了他们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教孩子们日常的花卉知识和常识,比如讲解花卉种植生长的特点、季节特点等。”由于随处可见鲜花,这种叙述的过程可以启发孩子们与当天的场景联系起来,接触到新的常识,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思维。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孩子阅读,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然后稳步阅读兴趣爱好、活动,加深对图文的理解。
        2.开展情境表演活动
        教师在选择绘本故事时,可以选择故事线索清晰、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为直白有趣的读本,再指导幼儿阅读后,鼓励幼儿开展情境表演活动,通过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故事中各种人物角色的信息,并对绘本故事里面的内容和情节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编,这种鼓励性的方法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参与绘本表演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情感的表达,并促进他们的开放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在绘本故事《小猪变干净了》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重点描述“小猪”变干净的前后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小猪如何变干净”的方法,并提供日常幼儿使用的清洁用的工具作为道具,鼓励幼儿一起思考小猪的变干净的方法,并鼓励幼儿用各种道具进行表演,并鼓励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小朋友们,小猪这样洗澡能不能变干净呢?”、“小猪刚才的方法会变得更干净吗?”等等的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评价,通过以开放性的问题继续引导幼儿:“小猪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干净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表演活动中就更轻松自由,更好地促进孩子爱表达,想表达。
        3.开展绘本故事创编,激活幼儿想象能力
        绘本故事由于篇幅所限,一般重点讲述核心线索和内容以达到教育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绘本故事中没有描绘的前期故事情节,让幼儿代入角色去发挥想象,探索故事的“前传”,让很多故事人物角色出现很大的转换,老爷爷变成小朋友这种较大的落差都让绘本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而对于部分情境丰富、人物角色较多、或者角色心理变化较多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幼儿发挥想象力,依照绘本故事中的续编活动,孩子可以利用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与绘本故事中的故事建立更有趣、更丰富的联想。在此期间,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孩子通过归纳将幻想融入事物中,然后让孩子通过绘本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全民参与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长、教师的共同配合。家长作为幼儿练习语言表达最好的陪伴者,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有选择地为幼儿实现绘本故事中有趣的场景,例如家庭的生日活动、传统节日中的家庭环境布置活动、出外游玩等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对绘本故事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创编活动,从而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拓宽孩子的多元化的表达机会和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绘本故事最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师认真选择适宜幼儿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开展故事的观看、阅读和思考,并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孩子的分析、总结和提问,借此建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参与故事的开展,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而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春兰.浅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
[2]苏桂芝.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9)
[3]白玉格,吴树甜.科学途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