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浅谈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范月娣
[导读]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不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
        范月娣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北市镇中心小学   526333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班级不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更能为学校管理、班级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进行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在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与完善,以此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阶段;高年级;班级管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知,同时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并在这一基础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班级管理策略的优化与完善,使学生的身心在和谐、良好班级环境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一、积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促进改革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策略优化的重要指导。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班级管理理念的有效更新与转变。如,教师应对人本管理理念进行切实的贯彻。人本管理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教师在对其进行贯彻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自主管理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进行管理模式、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实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以此实现自身具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二、有效实施柔性管理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大多通过命令、强制等刚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刚性化的管理手段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关系的优化和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班级管理策略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柔性化管理模式的运用,通过沟通、交流、引导等方式的实施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在相互之间的倾诉与交流中,更加全面的进行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民主管理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了提升,这种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在班级管理层面就表现为民主管理形式的实施。因此,在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民主管理形式的实施,使学生能更加有效的参与到班级的民主化管理中,实现自身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职能,通过班干部队伍的民主化选举和有效培训,使其能既能成为教师管理工作的助手,又可以代表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实现班级事务的民主化管理。
        四、有效运用激励管理策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策略是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班级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增强,他们更加渴望来自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因此,教师就应在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的进行激励管理策略的实施,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以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肯定,使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与激励中得到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强化家校合育的配合程度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仅凭学校管理很难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补充、延伸功能,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来引导学生家长以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这样教师与家长就会在良好的配合、互动中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合力,共同的实现班级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教师可以在家校合育中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的引导,也可以通过家委会的成立使学生家长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工作中,极大的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与配合。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就应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通过班级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等手段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留鹏.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难题及改善策略[J].教育界,2020,{4}(36):60-61.
[2]张春霞.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4}(12):95.
[3]牛丽娟.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青海教育,2019,{4}(02):29.
[4]刘婷.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微”策略[J].吉林教育,2018,{4}(26):35.
[5]尹文生.小学高年级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6,{4}(1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