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夫民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530600
摘 要: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情,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学提问方法进行创新,希望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一、高中语文教学提问的原则。
高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写康河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美?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离别的淡淡忧伤。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高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太简单,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规,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包身工?》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作者夏衍告诉我们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能够勾结国内封建势力统治中国人民?换是今天。他们能统治我们中国吗?……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荆轲为什么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经过如何?荆轲刺能死了秦王吗?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
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将生活引入课堂,同样会使问题更具有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课文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二、高中语文教学提问的技巧。
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刘和珍君”“刘和珍”和“君”在用词上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刘和珍女士”和“君是对男士称呼”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
2.创新提问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很多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作者为什么提到:北国的秋?江南的秋?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为什么孔雀东南飞?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结语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建军;周萍;;浅析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J];考试周刊;2010年41期;
[2] 周铭;;提问:语文课堂提问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9期;
[3]孙仁周;;谈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