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珠
开平市水口镇第一小学 52932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感官体验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趣味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具有综合性较强、灵活开放的性质。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趣味教学法。我结合人教版六年级教材对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高年级;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是重点学习的学科,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并且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不是很受用,对教学质量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基于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们能力的形成,从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出发,选择合适的趣味法展开教学,全面激发他们的意识和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利用趣味导入,激活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课程刚刚开始的部分,良好的导入可以快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并且对后续的知识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选择一些和我们本课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拓展或者延伸,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收到很大的教学效果。
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北京的春节》一课,讲述了老北京在春节前后的准备工作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新旧时代的对比,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导入环节中,我使用儿歌的方式进行导入,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通过小年夜到大年夜的习俗表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询问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年代,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呢?谁能结合刚才的儿歌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们对内容进行讨论,并回答道“腊月二十三的时候要吃糖果”、“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守夜”等,在他们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我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带领他们走进课文中进行阅读,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快速激发起学习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展开了趣味性的学习,对后续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趣味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思维逻辑已经向抽象阶段过渡,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好奇心仍然比较重,对游戏有很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加入游戏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还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促进他们文学素养的稳定提升。
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上册的语文教材中《那个星期天》,它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的故事描述,写了“我”等待母亲一起出去玩,刻画了心情经历的变化,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学习的时候,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我引导学生进行表情和动作的模仿游戏,如在准备出去前的心情,经过多次拒绝,情绪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从情绪到语气、表情展开模仿,我还加强引导,带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揣摩作者心理的变化,还让多个学生同时进行模仿,彼此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玩中总结作者的内心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快速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利用游戏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在玩中达成我们的教学目的[1]。
三、展开小组学习,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调换了教师和同学的地位,形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状态。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能力进行划分,不同的小组成员进行结合,展开交流和讨论,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2]。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迢迢牵牛星》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教学,由于能力的限制,理解古诗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小组活动中,我为不同的小组发放同一个学习任务,并且让其彼此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其次,在商讨结束后,还让他们对内容进行总结和汇报,不断地深化学习内容,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所有小组都汇报完毕后,我对他们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这种翻转教学的方式,极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对学生而言较为新颖,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趣味性,达到了多方面共赢的局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创设趣味情境,深化文章理解
情境教学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法展开的学习,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使用一些辅助教学的工具,为学生们构建一些情境,引导他们沉浸在其中,展开深度学习,不断地深化文章理解。语文学科人文精神较强,并且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文中的情境为他们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氛围,保证课堂中的趣味性,深化文章理解,为达成我们的教学目的,展开有意义的学习[3]。
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匆匆》一课,这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诗篇,由我国作家朱自清所著,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变迁,感慨时间流逝的飞快。在进行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我结合文中内容,如“燕子、杨柳、桃花、阳光”等,利用动态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并播放一些悲伤、凄清的纯音乐,利用新型的技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带领他们走进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开沉浸式的学习,从而深化文章理解,情境的构建还保证了教学的趣味性,一举多得,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活动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研究,选择合适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构造一个轻松、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鑫.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19(04):96-97.
[2] 徐养清.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46.
[3] 周雯.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五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