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11期   作者:孙玮
[导读] 我国的教育改革开始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育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重视。
        孙玮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校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开始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育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编程教育,为了让教师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让学生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必须加大程序设计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实践思考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相应转变教学观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动手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展示应用水平。学生可以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编程是如何编程的,体验信息技术的趣味性。
        1.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开展现状
        1.1教学观念落后
        编程技能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语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部分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授程序设计时,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编程知识的目的不明确。
        1.2 教学方法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很多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拓展思维,但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效果并不好,其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教育中,教师进行的编程培训展示了如何操作,如何使用编程技巧指导机器人的操作,并要求学生记录操作过程和操作原理。但是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只能通过课后练习或在家复习来锻炼自己的编程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发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方法并重,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培养程序设计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质量。
        1.3 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编程教学时,始终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过多关注。而且,还有老师在课堂上单方面讲解知识,不仅没有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而且也没有机会自己动手操做。结果,学生将根本无法参与信息技术编程学习活动,也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2.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2.1利用编程技术服务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小学生将互联网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用电子设备与学生交流、聊天等。事实上,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与数学教学相同,都需要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世界、探索未知、解决谜题。同样,小学生学习编程知识也不需要很高的编程技能,而是让小学生具备数字化意识,利用所学的编程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数据。因为在互联网世界,编程是一门语言,学生是否具备信息意识是学习编程知识的内在动力,任何有互联网或计算机技术的设备都只是人们交流信息的渠道。信息感知主要体现在信息评价和信息获取能力上,小学生成长阶段要学习信息技术,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准确、自觉地接收信息、收集信息、并利用数据和信息。互联网上的编程技能来形成和使用这类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编程知识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控制智能机器来指导他们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对小学生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以自己的意志达到对现有创造性解决方案进行创新和改造的目的,利用工程思维结合编程技术形成系统思维,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编程的支持。可见,编程技能不仅是小学信息化学科的核心知识,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用这项技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深入了解身边的前沿技术。
        3.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3.1教师可以创新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编程的过程当中
        通过编程教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使用编程工具时能够灵活记住要操作哪些程序。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老师描述的设计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让它发挥作用,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信息技术编程教育已正式建立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动手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并让学生对教育中概述的例子做出回应。在示范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出相应的创新,可以根据实例进行创新设计,创作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中得到一定的实践,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的内容,解决面临的问题。计算机编程的学习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随机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通过示例了解学生操作的灵活性。当小学生在小学遇到编程语言时,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门陌生而难学的学科。教师可以使用Scratch编程工具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编程语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
        3.2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家里学习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编程网站随时随地实现自己理想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学习。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生现在更喜欢在线学习,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还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在使用Scratch  进行编程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技能来设计课堂。这样设计的课堂,在老师的讲解能被学生理解的情况下,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学生学习。
        3.3 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共享的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自学教学方式的偏好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这允许教师在执行Scratch  编程教学任务时,组织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后续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表现和个性特点,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如果学生能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会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强烈的合作意识,而且大多数学生会更愿意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结语
        归根结底,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编程任务的发展,积极使用编程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讨论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编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编程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编程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宗兵.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策略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7):46-50.
        [2]张萍.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新通信,2019,21(16):209.
        [3]张子济. 少儿编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3):7-8+11.
        [4] 纪婷婷.中学趣味编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试用-Scratch信息技术教材开发案例[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许剑平.协作分享、不断创新、共同进步一记香港LEAD团队推进香港地区Scratch教学的经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9.
        [6]张婷. 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5):134-135+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