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慧
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小学校,133613
摘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探索寻求适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科研发展新思路,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才能全力推动学校科研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研;引领;工程
前言:科研工作脱离课堂教学,如同无水之源,无木取火,学校的科研工作需从“让课题引领课程改革”,“让课题走进课堂”两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育研究。
一、建设制度工程,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科研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规划管理基础上。
1.明确职责,健全科研工作管理网络。教育科研工作的扎实有效性,必须建立在构建完整的教科研基层组织之上,建立“校长室—科研室—课题组”参与的校本科研基层组织。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科研室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教研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使教科研工作逐步入轨运行。
2. 建章立制,确保课题顺利开展。制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奖惩等制度,指导教科研工作的监管制度,适时举办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的推广制度,对立项课题的研究及教科研论文、优秀成果给予表彰的奖励制度,以刚性的管理保障科研,使学校科研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发展。
3. 抓核心课题,带动子课题运作格局。学校要确立核心研究课题,形成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抓好教育科研参与率;教育科研普及率;课题管理规范率。
4.领导以身垂范,唤起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坚定不移的带领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动力。校长要站在理论的最前沿深入研究学校发展的思路,主持主课题研究,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大到科学规划的规定,小到各科评价体系的制定,为教师个人立项提供指导和服务,面对面指导教师选题、理念综述、调查、研究方案与计划,实现纵向交叉管理的科研管理模式。领导的重视,能唤起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激活科研的兴奋点。
5.加强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行机制。课题组每年度根据实验方案制定好科研工作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与主题及研究内容,要求研究内容宜小不宜大,要源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科研室适时进行督查指导,从科研课题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过程记录及材料积累是否完善;研究效果如何;科研阶段性成果的推广等方面进行督查,以激励促进科研工作,同时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和科研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工作。对科研工作进行评价,采取过程管理和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效果。
二、建设队伍工程 提升科研队伍工作内涵
全面推进学校科研的工作,提升学校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面对信息时代的要求和科研工作的新要求,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这就要求校领导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营造一种弥漫于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建设一种有机的、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互相欣赏、自主学习,自由争鸣的校园文化。为此,我们把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以“校本培训”为主,做到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学校领导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内优外联,实现培训资源的多元化,搭建高效、开放、丰富多彩、平等互动、自主学习的平台。
1.构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采取互动式学习、实践式学习、带着问题学习的有效方式,按“四定”要求开展活动。一定内容: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研究课题自选一本理论书籍,读教育教学期刊;二定时间:每间周星期三开展一次培训活动;三定要求:每月将所思所学记录于札记册中;四定评比:每年度定期开展案例及论文的征集评比活动。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抓好各级各类培训和校际交流。学校要将校本培训作为主阵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一是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二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通过联校研训、送课下乡、学术交流、观摩实践、主题讲座,提高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还积极争取高层次的学术资源,邀请专家做科研讲座,使教师将统整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3.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骨干教师必须承担一项省区级实验课题,在研究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年要做一节科研汇报课,在校内承担一次科研讲座,每学期指导徒弟上汇报课一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学校主要通过压担子、搭平台、促成长。号召全体中青年教师争当科研型教师。举办各类教学观摩研讨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搭建成长的平台。
三、建设课堂工程,夯实科研工作实效
学校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做好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双基训练研究”“教学反思研究”,力求提升教师的“把握教材能力”“课堂执教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使课题研究更好地落实到课堂研究中。
1.让课题研究走进课堂。课题游离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学校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与课堂结合,让研究走进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将课题研究列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就能够自觉地体现课题研究的成果。
2. 重视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要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课题选题针对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施与探索,从问题处入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真正为教学实践服务。
教育科研水平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研,以科研为先导,学校的发展才有厚实的基础,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坚信教育科研将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管国良.《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新载体》[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