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袁帅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初中语文教育,它不仅要求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对广大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及行为规范加以培养塑造。
        袁帅
        大同市第四中学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初中语文教育,它不仅要求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对广大初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及行为规范加以培养塑造。正确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人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引导提高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更好地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政教育;语文教师
导言: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内容,很少引领学生去发掘文学作品之中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对德育的教育功能更是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中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最好的空间和资源,语文教学的现状不但使得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能被开发运用,同时浪费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和资源。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根本性位置上。后来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这不仅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对于我们广大初中学生的个人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师作为落实语言建构的主体,不仅要把让思政教育和语文课紧密结合好,而且更应紧紧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深入发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体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乏无论社会如何前进发展都不会过时的优秀文化,并且我国传统文化既重视智慧的培养,又不忘德育的提高。例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道家崇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朴素的观念;;我国大量优秀的唐诗宋词也多有抒发自己忧国民的爱国情怀,甚至在《诗经》中,连《关雎》、《兼霞》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等描写爱情的古典文学作品都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些优秀的精华,语文教师都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讲解,同时阐述它们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育资源,把语文课拓展到活动中去。借助传统节日、早读、班会、课前五分钟、课间操等时间,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语文的功能性、思想性教育。比如,端午节来临时,布置学生搜集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来历等,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分享资料,小组进行归纳总结;国庆假期,可以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鼓励家长们组织家庭旅游活动,让学生在旅途中体验家乡的变化,感受祖国的民主、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每周安排一到两篇经典古诗文,组织学生在放学途中集体背诵,并在班内举行诵读比赛,引导学生传承经典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更是关键。语文教学大多以文学作品为基础,通常是先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讲解、然后逐步分析文章的潜在情怀。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发掘出文学作品深层次的优秀内容、也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孔子的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不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教师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素质高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岳飞是家户喻晓的爱国将军,他生前也写了多让人读起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满江红》,教师在教授这首诗词的时候可以先对文章的书面意思进行浅层次的讲解,后将岳飞渴望上阵杀故的爱国情怀与现代爱国主义的精神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3 关注学习过程,重视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比如,在学习欣赏《出师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写出自己最崇拜的人,最后统计结果。自我自己的教学中出现最多人的名字是周恩来和诸葛亮,这结果很让我震撼,在孩子们的心里,崇高和忠诚无私是紧密相连的。与此同时,我让同学们谈论诸葛亮身上和周恩来身上的共同点,结果同学们说的非常棒,我就对我的学生说:周恩来十二岁就立下一个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说到做到,成为全世界都敬仰的伟大总理,希望我们向周恩来总理学习,少年立志,并为之奋斗,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其实,语文教育中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还有很多,比如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弘扬开拓进取、善于创新创新的精神,养成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品格等,我们要善于借助典范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陶冶,政治的引领,品格的培养,以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功能。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把思想教育融入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过程中。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村(社区),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学生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以真善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做真善美的人。
4 延伸语文学习路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是思政教育最主要的空间载体,但是如果只在教室内对学生进行传授教育,容易造成“满堂”的负面作用,往往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思政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将思政教育的场所从教室转移向室外,在放暑假、寒假时,给学生布置综合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给爸爸妈妈做饭、洗衣服,陪爷爷奶奶散步,走进(村)社区照顾孤寡老人,主动给低保户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的所做所为和感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分享自己做家务、陪老人、做善事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这样的假期综合社会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服务家人、服务社会的满足感,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评比、有结果。同样,我们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将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在活动中以语言或者节目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不但丰富了自己的道德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趋势的活动,不但使得每一个参与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展现,同时也可以让到场观看演出的学生观众接受一堂声情并茂的思政教育课。
5 结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头脑、心灵的目标,促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后世修身理家治国的经典,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渗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教育。对于当代的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切不可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也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语文学习中的思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一定要付出行动。

参考文献:
[1]张馨.新课程下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内蒙古教育,2014,(18):25-26.
[2] 陈玲娟.浅谈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52.
[3] 吴群英.《让语文课堂教学多一点灵气》.教育艺术,2002版.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连海燕.现代交际.2016(21)
[5]试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成长[J]. 徐玉萍.新课程研究.201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