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何玮
[导读]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何玮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实验中学   471012
        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存在着操作复杂、缺乏趣味性、不环保等问题。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使化学实验更加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实验  改进  创新
        引言: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导致同学们逐渐感到化学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积极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研究,展现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在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一、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意义
        初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建立了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课程理念如果要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就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能够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充当重要的一部分[1]。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应该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剖析,深刻的了解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化学实验,怎么改进才能够使同学们喜欢化学实验。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进,制定创新策略。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改进及创新设计。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策略
( 1 )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并据此分析每个环节的合理性,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并且要从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方面正确评价改进后的实验效果。因此,在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安全性原则: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危险性操作或会产生污染的实验方案。
        可行性原则:实验设计要切实可行,所选的药品、仪器、方法能够得到满足。
        简约性原则:实验设计要简单易行,包括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步骤少,时间短等
(2)规划合理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程序
        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决定实验程序,实验药品及实验装置又制约着实验程序,而实验程序又决定了实验操作步骤,因此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就要正确处理实验设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设计基本操作程序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除杂与干燥顺序:若采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洗气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干燥在前,除杂在后(防止仪器破裂);②物质的检验顺序:有多种气体要通过装置检验时,要先验证有水产生的气体,后验证无水产生的气体。要验证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组成时,应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再验证其他气体的存在。③仪器连接的接口顺序一般是:洗气装置导管要“长进短出”,干燥管装置的导管要“大进小出”,用类似洗气瓶的排水装置测量或收集气体时,导管要“短进长出”。
        (3)树立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改进演示实验, 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新课程中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体,因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验设计,可以设计出以下3种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1]教师演示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案2]学生实验:将50 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案3]学生探究实验:取几支量筒分别进行下面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记录值进行比较。
   水与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对比3种教学方案可以看出,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按照新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要将“科学探究”摆在与“科学知识”并列的位置,让学生在实验中去经历、感受,领悟科学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
        (4)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新实验设计,达到学以致用。
        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知识——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某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饮料瓶、纱布、沙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自制碳酸饮料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也能激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改进实验,创新设计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5)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实验改进、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学生初步具备一定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后,教师随教学的深入可适当改进、创新设计一些演示实验,为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设计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程序或对课本上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部分修改。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不能用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不受拘束地探索,他们就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学智,陈淑清,王馨若.基础教育视域下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204-209.
[2]吴俊明.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J].化学教学,2017,02: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