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魏文超
[导读]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广大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魏文超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063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广大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辅助作用,进而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以求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一新兴教学模式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与高中物理相融合则成为广大教师现阶段探索的重点。基于此,本篇文章将以高中物理为主要学科,以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展开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探究

        高中阶段物理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的物理知识内容进行掌握,还需要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的内容较多。应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时间将会得到合理的拓展。在课堂教学阶段,时间的安排与应用将会更为科学。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
1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相融合的发展现状
1.1 忽视基本知识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帮助,但在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下,若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过重,未能科学平衡多元化授课方法的灵活运用,则很可能会对学科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分析与观察当前大部分高中物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课题资料的下载,还是学习任务的布置,部分教师都只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并未对内容进行详细的检验与考察等,这种片面性的运用形式不仅使得课堂阶段的授课效率大幅降低,也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导致其缺乏明确的学习思路,构建的知识脉络也十分混乱。由此可见,若是忽视对基本知识的重点讲解,让传统的授课流程完全被信息技术予以取代,学生不仅无法深入地了解并把握物理知识的来源,也无法熟练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点。
1.2 教学理念的滞后以及与实践之间脱节
        物理学是从观察与实验出发,并通过合理的验证推理,最终得出自然普遍规律的学科,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物理专业素养,以及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的领域中去。但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对于开设物理学科的目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出了一些偏差,在教师眼里,物理课开设的目的就只是单纯的提升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总是忽略信息技术的作用,而总是围绕死板的框架来讲解物理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根本无法真正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仅无法提升物理考试成绩,甚至连基础的物理知识都无法真正掌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教师虽然理解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使用不好信息技术或者说存在使用信息技术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会导致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2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2.1 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可以帮助教师紧跟时代潮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落后的教学观念则会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效率。在互联网大潮下,信息技术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因此,教师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更严谨的物理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2.2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仍旧处于一种持续的发展状态,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化。如,近年来网络课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高中在教学中尝试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的方式。对于重要的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录制,供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等。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调整,考虑到线上教学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物理知识都可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技术应用分析为前提,分析其与具体物理知识融合和结合的可行性,之后再制订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计划并与具体的物理学相关知识融合到一起。另外,技术的应用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要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技术。
2.3 优化物理建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建模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物理教学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关键点与难点等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借助于对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获得更优质的呈现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也大有助益。通过分析与总结传统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重知识、重结论的特点,导致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等受到一定忽视。新课改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还需将学科思维的塑造与培养放在关键位置。能力培养不仅是物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也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因而,要实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还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要借助于单一化的定性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只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机械化的做题过程中,即既要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习并非简单、容易之事,需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坚持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大有可为,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利器。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电子信息技术操作方法的总结和凝练,创新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庆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解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6):212.
[2]田思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探究[J].读与写,2021,18(5):223-224.
[3]史艳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5):202.
[4]谢明勋.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35):96+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