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朝忠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王朝忠
        贵州省黔西市花溪乡挖陇小学 贵州 黔西  5515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中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更是教育部门要求重点培养的能力。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引言
        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和随后的理科类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是基础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重视这一阶段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1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算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后学生的学习分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更高的能力培养之前,学生首先需要夯实基础知识。数学计算中蕴含着很多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学生想要提升计算能力,就需要非常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运算规律。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以一定的连贯的顺序排列,逐步加强知识的理解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减”一课的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们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分数概念的理解、通分、约分等知识点的掌握,只有这些知识事先掌握扎实,才能够在随后分数的加减中提升数学能力。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使得孤立的知识点之间形成体系,有助于知识框架的构成。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于简单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是以点的形式进行,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并没有形成关联,使得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难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理解,让学生将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的强化相结合,为学生的创建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就形成了,系统的学科思维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2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态度,以一种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促进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具有好奇心,结合所讲解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展开教学活动,动态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例如,在讲解“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画平面图,将教室、书本、课桌等事物以等比例呈现在平面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教师讲解比赛规则,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画出最正确的平面图。这样的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比”这一知识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学习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需要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增加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认知的结合。
3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中对人才合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课堂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因材施教。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教师需要对班级各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熟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划分依据,避免出现由于小组划分不合理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在划分完学习小组之后,就可以将复杂的学习问题交给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并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加法和乘法分配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题目的设计上设置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多种计算方法,寻找多种解题的可能性。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时,还能够收获更多的计算思路和技巧。
        小组合作中需要注意避免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而降低学习进度,还有避免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体,使得组内其他成员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言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情况。
4针对性专项训练
        教师针对学生的专项训练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和教学进度,各个计算方式和基础知识可以进行分项训练,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各个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增加训练,夯实基础。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可以有口算训练和估算训练。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专项训练,口算训练主要是在学生初学数学的阶段,主要是进行四则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需要重视口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首先,提升学生的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对数字形成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分为书写速度的提升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书写速度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书写,逐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书写量,计算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在单位时间内训练学生的做题量,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在时间的限制下,能够产生紧张情绪,这样的情绪会促进学生的计算速度;其次,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训练方式,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最后,还可以带领学生编写计算口诀,让学生对数字产生敏感,提升反应速度,进而提升计算能力。
        估算能力的训练,可以贯穿在小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在课堂上设计估算的训练内容,结合教学进度设置相关的估算训练,在定时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和估算准确率,估算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但只是辅助手段,切不可过度训练而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任务,而是需要在整个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注意的,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需要形成系统的、连贯的教学培养,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设为常规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持续强化计算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析 [J]. 考试周刊. 2019(36)
[2]李惠玲.  以概念为抓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单元教学为例 [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04)
[3]陈强. 搭建自探共学平台 兼顾算理算法双目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计算教学为例 [J].  广西教育. 2019(12)
[4]关立伟.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如何炼成的 [J]. 黑河教育. 2018(0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朝忠,男,彝族,贵州省,黔西市,花溪彝族苗族乡,挖陇小学教师,学历大专。  
邮编:5515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