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芳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中心学校 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方法教育;内容;途径
一、互动式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化学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初中化学学习”就可以被看做是地基,地基不牢固的话那么高楼大厦必定会崩塌;如果“化学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初中化学学习”就一定是参天大树下面的肥沃土壤,土壤养分不足则必定导致大树枯萎;如果“化学学习”可以被看作是在大海里面行驶的帆船,那么“初中化学学习”就可以被看作是帆船上面的帆,帆遭到破坏也必定会阻碍帆船的快速航行,这些都恰恰证明了初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因此初中化学任课教师在化学课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方法教育的内容
1、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境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
2、运用实验创设情境,增强化学教学直观性。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初中化学作为启蒙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常言道:“耳闻不如目睹”;“百闻不如一见”。实验情境因其本身的直观具体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利于感受,利于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是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常用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技能、基本的操作技能等,能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独立地完成一项实验,如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现象,能对现象进行简单的处理和思维加工,并进而推断出结论,撰写出实验报告;要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即能够先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找出实验依据的原理,再根据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选择需用的仪器、药品及装置,列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3.观察方法
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掌握下列观察方法和技巧:①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系统观察,对于化学反应能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程序观察;对实验装置能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为例,先从整体到部分:从左到右由发生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再从部分到整体:每一部分从下到上由什么仪器组成,如何连接在一起。②能通过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和重复观察来突出观察目的,强化观察效果。
对现象变化不很明显、区分度差的观察对象,如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浑浊现象等,能通过对比观察,获取清晰的效果;对有些实验,能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有选择的重点观察,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能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上.
三、实施方法教育的几条途径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功能。实验教学是实施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思维方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搞好这三方面的教育。要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与记录的方法,逐步领会解决初中各类问题所依据的原理、各种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条件等,要通过实验习题教学和指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观察兴趣、合理的观察习惯,使其逐步掌握各种观察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实验、观察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做到实验、观察、思维三者的有机结合。
2.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并运用规律,指导他们记忆的方法。
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规律,可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考程序和思维模式,遵循这些规律去学习和研究化学,可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如有机物中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氢元素在燃烧时会生成水,氧元素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燃烧的生成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甲烷、乙醇、甲醇的燃烧产物轻而易举就记住了。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总结规律,初中化学教学中除让学生认识前面所述的两条重要规律外,还要特别注意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各类典型习题的解题规律;如等质量的金属在过量稀酸中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通过总结规律得出公式。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规律去研究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与研究问题时,有章可循、有章会循。
精炼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对概念和实验进行精炼的总结,便于记忆,利于理解,化学实验也需要精练的总结,在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中,我总结为“氢二氧一,氢负氧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学生不易记忆,于是我把每一步抽取一个字,连成一句话“插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重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同时提高学生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赋予学生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是今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化学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应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接受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重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密切联系实际,让知识回归于生活,让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在学习了分子的特点后,就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装汽油的瓶塞为什么在塞紧?湿衣服在太阳下为什么容易干?”学习了CO2的性质,就知道了“人工降雨、舞台烟雾、温室效应”。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方法的途径有多种,教育者应跟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含的教育因素,寻找其与知识教学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实施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把科学方法教育与知识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肯于钻研,勤于探索,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路。
参考文献:
[1] 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 陈平魁,鲍正荣.试论有效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