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群
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海南 澄迈 571900
摘 要:高考作为学生人生阶段十分重要的考试,如何取得理想的分数,并帮助学生进入梦想中的高等教育院校是教师教育职责。高中数学由于难度较大,更需要学生强化学习意识,并通过思维能力的运用,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如何设计与学生思维意识要求相符的教学计划,已经成为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意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知识的应用与思维能力的强化,在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中提升解题效率,并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助力下取得理想的数学分数。
关键词:智力发育;数学思维能力;学习体验;高中教育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素质,并能根据认知规律与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知识点的整合与思辨意识的强化,善于从多角度出发寻找更加高效的解题策略,从而使学生既能在知识的应用中,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又能增强学习自信心,使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展现出应有的教育意义。所以如何根据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根据高中生学习意识创新教学思路,达到有效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是笔者主要研究的问题。
1锻炼数学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思维作为人类参与社会生活与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最高级心理活动,既能有效指导人们行为活动,又可以在思维的发散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使学生有意识的调动知识储备,通过解决问题切入点的寻找,能够从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对问题的解决。数学思维包含内容较广,对学生数学敏感度、思辨意识、联想力以及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要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看似有所差异的问题,在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中紧密结合,又能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在概括意识、观察能力、比较思想、综合素质以及实验精神的发挥中,更好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高中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较大的学习压力往往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并习惯按照教师要求参与学习活动,使僵化的数学思维,无法帮助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提升学习效果。而教师通过教育思想的优化,可以不断根据当前学生学习情况,有意识对其数学思维潜能进行挖掘,鼓励学生在思维的锻炼中,既能够形成学好数学知识应具备的素养,又可以激发创造精神,在主观能动性的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帮助下保证学习效率,并通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同时,展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魅力。
2强化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路径
2.1提升课堂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而是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经验的应用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建立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的课堂,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既能够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又能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为锻炼学生思维意识提供更好的课堂环境。很多学生喜欢按照教师的教学节奏思考问题,所以在这种定式化的思想活动中,往往缺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则需要打破学生固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尝试灵活应用知识,从不同的思考维度出发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达到锻炼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使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很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时,本节课对学生分析能力与应用意识有很强的考察性,需要了解函数几何意义的同时,结合图像对其周期性、单调性以及奇偶性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从而熟练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对函数知识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忆,寻找学习新知识的更好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以动态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对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使其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帮助下,找到探索函数性质的途径。在这种表现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应用探索函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学完基础知识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学难点进行随堂测验,在黑板上出示准备好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时期,通过知识的应用保证学习质量,又可以很好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使高质量的课堂品质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保证课堂问题质量
课堂问题既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最佳方式,又可以很好为学生强化思维能力提供途径。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一定要根据教育重点完善问题内容,才能保证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在积极解决中灵活应用知识。教师应按照高中生的数学思维与认知规律,有层次性的设计数学问题,既保证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发散中,循序渐进的强化学习意识,又可以避免在一刀切式的学习环境中,影响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直线的方程知识时,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应围绕帮助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的不同表达式,并在转化思想的应用中提升解题效率,使学生掌握直线方程概念,并强化解析几何思想的同时,获得较强的知识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斜率对直线位置有什么影响?”、“如果不存在斜率,那么直线方程会是什么样子?”等问题,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与知识接受能力,划分以相互合作为基本理念的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思维碰撞中,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学生可以在积极交流中,明确应掌握的学习重点,并循序渐进的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化,充满合作精神的学习环境,也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从而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锻炼思维意识,在认真思考中保证学习效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课堂,既能为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更好的思考空间,也利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的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思维的局限,从而调整教育方向并激发其思维活跃度的同时,使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更好强化数学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智力发育趋于完善,也需要通过思维的灵活应用,寻找更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助力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有意识的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并根据教育改革要求完善授课形式,建立内容更加多样的民主性数学课堂。这样既能使教育实效性快速提升,又使学生在有效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达到教育工作获得有序开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浅析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 戴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2)
[2]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 陈晓鹏. 才智. 2020(07)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 祝英杰.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08)
[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 柴永春. 智力. 2020(05)
作者简介:
邱群(1983年1月15),男,汉族,海南澄迈人,海南师范大学学士,
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