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巨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英才学校,751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现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环境教育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大对环境教育教学工作的讨论与研究,找寻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地理素质能力获得有效提升。通过将生活化教育与地理环境教育相融合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简化学生学习难度。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理论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策略,为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生活教育;意义;实践
前言
新课改以来,初中课堂教学面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单一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多的时围绕着学生学习需求和学科核心素质教育展开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取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对于地理学科而言环境教育生活化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生活化教育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环境教育生活化的高效开展需要教师从实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来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使环境教育生活化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
一、地理环境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1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要求
“生活即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改中对于学科生活化教学工作再次提出了新要求,要通过学科课堂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环境教育生活化的实现将有助于地理学科教育实践性的提升,在地理环境教育生活化课堂中学生将能更好认知到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建设施工、农业种植的影响,并能利用自身积累的地理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反推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目的性将更加明确,不再会单一停留在知识点的记忆上。
1.2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在过去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想法和学习需求难以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另一方面,在地理环境教育中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空间较大,需要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后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效果明显不足,课堂中愿意主动思考的学生较少。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将能有效改善课堂中师生互动性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改变原有枯燥单一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直观接触生活应用场景并以生活化的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在生活化课堂中学生的拘束性会明显降低,学生将更加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1.3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环境教育是初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综合性较高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在过去的地理环境教育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应用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抽离出环境问题中的地理要素,需要教师把“饭”送入学生口中的方式学生才能对地理环境知识形成足够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展开地理环境教育,在生活化课堂、生活场景的创设下带领学生深入环境问题从场景元素中挖掘地理要素。
二、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实践
2.1在课前导入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实现需要在课程开始前的导入环节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能够从课前导入环节中掌握当前课程知识要点的同时又能在生活化内容的吸引下更具积极性地参与到课程学习。课前导入环节中生活化教学元素需要与当前课时内容具有密切关联且能够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学生的思维被有效集中后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有效进行。例如,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课时中语言和宗教知识内容相对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对当前课时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以短视频的方式快速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语言和宗教特点,从人们的生活镜头中学生的世界观将会完整建立,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语言、宗教的不同形式。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还应从地理专业角度出发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环境科学意识。
2.2注重学生环境价值观的培养
在初中地理环境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环境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提高自身对地区人口、经济、环境的认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通过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入现实生活场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实践来逐步形成环境价值观。例如,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国际经济合作”课时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环境价值观的培养,从区域经济、人口、地理状况等内容出发展开教学,为了让地理知识储备并不丰富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时内容教师可以就所在区域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对比分析当地的外资企业与私营、国有企业让学生站在国际视野下对国际视野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学习,进一步的再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对当地特产资源及开发情况,让学生从国际经济合作角度去思考本地特产的发展出路,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方式将更有利于地理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
2.3创设生活化场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生活化教育还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实现,根据当前课时内容特点来创设对应的生活化场景,使学科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展示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能够高效开展。例如,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课时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日本城市及日本人的生活场景进行还原,让学生通过“虚拟旅游”的方式去深入感受日本这个国家的经济、环境资源状况,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活化场景中极具新鲜感、区域特色的场景元素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实现将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地理环境教育生活化的高效开展应通过课前导入、环境价值观培养及创设生活化场景的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蒙飞妃.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
[2] 刘维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实践分析[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3).
[3] 张兴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