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曹博
[导读]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提高
        曹博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050091
        摘要: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提高,由此才能给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与道德水准,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目标。本文由此作为契机,简要论述了在我国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的问题和漏洞,并为此问题漏洞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与思路,保证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帮助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和思想素质高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政教育;教育实践
        引言:
        多结构的生源模式导致了高职院校内学生中的复杂性[1]。因此,为有效保证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思维素质培养,在此期间思政的教学方式转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当前的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应努力将实践和学习课堂相结合,有效处理好学生课内教育与课内外实践之间关系,充分在教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积极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未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思政教育目的
        在目前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青少年的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缺失。而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为学校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生活文化以及校园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开始探寻以实践为目标的教学育人模式,通过在课堂内外的实践,结合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此举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不仅学习到生活实践知识,更能有效地将自身学校到的理论知识放回到生活中[2],进行有价值的现实性思考。
        二、当前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其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在学校内专业技能的培养,希望让学生在离开高职院校后,积极适应社会,拥有一技之长。同时,在院校内的各种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和辅导人员为主,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而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只注重课堂成绩和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而为未真正的接受思政教育,导致目前学生的思想观念未健全。
        (二)教育“单向化”
        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普遍存在多样性特征,部分学生是有着良好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在思政教育课堂上,教师还是以传统课堂知识单一传授给学生的方式或者重点知识的记忆勾画[3]。一方面来说,使学生失去了主体的思考和限制了自身思维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单调。一方面,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和对课堂教学模式有抵触心理的学生来说,不仅达不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更容易让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背道而驰。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下,学生在日常接受的网络信息较多,部分学生又是体育、艺术等特长学生,热衷于表达自己,并将网络中标新立异的文化认同为时尚,进行模仿和追捧。因此,在课堂教授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和展开多方面文化的熏陶,以有效的抑制恶俗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树立健全的人格意识,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三、思政教育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策略
        (一)转向“课程思政”
        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思政教学为课程+课后实践的方式,而在目前已不符合新时代下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融合,以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与引导学生思想树立价值观念为主,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招收过程中,普遍是具备有一定高考基础的学生,教师不应该以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完成实践任务为主[4],让学生积极地通过课堂上的发现与思考,懂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正确思想观念下提高专业技能和思想水平,将传统课程模式转向为课程思政。
        (二)教学双向互动
        课堂作为思想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高效的课堂形式能够有效保障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点以及本身知识的储备量出发,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发言和主动思考。最后,通过水平检测活动,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了解。保证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后,能够有效树立道德观念,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在日后的社会中也能有正确的道德意识,实现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针对性教学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变化下,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指导。能够保证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下,树立好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对于高职院校中,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应该主动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在院校中进一步的提高学习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单招的学生来说,在课下对学生日常的生活起居进行检查和监督,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培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更能够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此外,针对于一些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在生活中,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有效的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引导的方式积极融入学生并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提高班级的整体综合能力。
        (四)增强师资建设
        教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若想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首先需要增强校内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要保证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准,更要具备责任意识和与学生达到共情的态度。保证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要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为基础,提供正确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学期内,合理的安排思政教育的任务,规划本学期内思政教学的内容,制定阶段目标,明确思政教育对当下学生的教学根本目的,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相关的课程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在具体的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将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和提炼,让学生在课上激发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来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在课堂上中课堂教学后,若出现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教学任务的变动,积极有效地安排好教学任务,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思政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课堂思政教学的质量,保证课堂的高效,更要掌握学生自身的家庭背景情况和性格特点,在教学的活动中,以引导为方式,确保在课上和课下实践效果,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帮助社会培养起技术能力过硬、道德素质过高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 基于生源结构变化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供给方法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
        [2]刘丽, 李丽.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000(005):36-37.
        [3]倪吕雪.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思路探究[J]. 才智, 2020, 000(006):105.
        [4]冯梅.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 000(027):P.69-70.
曹博,1978年8月出生,女,满族,河北承德,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市红旗大街626号,050091,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