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柳州工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莫卫香
[导读] 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莫卫香
        柳州工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摘要: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厘定“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寻“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提升“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以及实效性。
        关键词:“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路径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是2014年中共柳州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会立足于柳州实际,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而提出的战略布局。自2014年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素材。通过“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理论回归现实的原则,提升教育效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是2014年中共柳州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会立足于柳州实际,经过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凝聚共识而提出的战略布局,且于2019年《柳州市深入落实自治区“三大定位”新使命 全力推进柳州“三大建设”工作方案》中强调要求“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高校思政课内容的现实素材。通过“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必须理论回归现实的原则,提升教学效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符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中“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的文件精神。使大学生真正理解课堂里所传授的知识、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顺应高校的发展要求,为服务柳州经济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第22条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具有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特征,因此柳州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托柳州市资源,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依托柳州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让高校与所在区域进行良性互动,让学生理解柳州的发展战略,提升对“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认同度,为柳州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弘扬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柳州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典型的工业城市,实业报国是柳州人在长期的工业发展实践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工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柳州市总结柳现有工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是对柳州历史的传承,是对柳州发展战略的创新与延伸,通过“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共鸣,更深刻地继承和弘扬柳州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更自觉地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高校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对地方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强化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善于或不重视对柳州市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开发应用,所以如何将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人柳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专题研究、实施方案、执行措施等。


        (二)融入不足
        柳州高校在贯彻落实“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更多体现在专业课程与之相对口的企事业等单位进行衔接性专业课的实践教育,忽视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实施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与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学科特色和内容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未能深度挖掘“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实施过程形成的观念、经验和举措中的思政要素,产生了融合的形式比较单一、程度表面化、实效性的问题。
        (三)保障不力
        实现“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结果都要做出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这些需要有机制、有师资、有资金的保障,但在现实状况中这三个方面的保障是明显欠缺的。
        三、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系统性建议
        针对重视不够、融入不足、保障不力的问题,推动“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三新”、“三融”、“三进”、“三保障”下功夫。
        (一)“三新”——即新理念、新规划、新方法。
        首先树立新理念。“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形成、实施和发展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求 “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树立创新理念,用创新理念引导实践,顺应时代要求,这样才能保持不断发展的动力。其次制定新规划。立足于“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战略实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制定比较全面长远的“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计划,对的系统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考量,设计好整套实施的方案。第三实现方法创新,要求改变以往填鸭式、不接地气的教育方法,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教学的生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三融”即“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和校园网络媒体的“三位一体”教育全过程。
        首先,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现实性来看,实现“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设计好学时的设置、教学的目标等,这样有步骤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理念、经验和措施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呈现和渗透。其次融入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进柳州,了解柳州市情、文化等,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弘扬柳州实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对“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认同度。最后融入网络媒体,在信息化时代,“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利用学习网站、微信、微博、QQ、慕课等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活动,扩大教育面和宣传面,提升教育的效果。
        (三)“三进”即进科研、进教材和进教案。
        高校要把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的理念、经验和措施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资源,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进科研、进教材和进教案,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首先实施科学调研,深度挖掘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思政要素,提炼战略精华,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时,一方面可以编写系统梳理“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校本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结合柳州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再加工,甚至对教材体系优化重组。
        (四)“三保障”即提供机制保障、教师保障、资金保障。
        第一方面是机制保障,机制是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柳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应给予政策性的引导和支持,依靠机制保障促进各要素的良胜互动所形成的合力来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方面是教师保障,广大学校教师成为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基础力量,要增强他们对于“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认识、理解以及推广的能力,说好柳州故事,对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实践体验。也可以邀请文化系统、民委系统、宣传系统等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等具有“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推广能力的人员成为兼职教师或特聘教员向学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从而增强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三方面是资金保障,可以通过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活动、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培训等项目,为融入路径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贾亚君.试论浙江发展经验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5-56.
[2]钟国云.基于桂西南特色资源运用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考量[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133-135.
[3]卢传斌.基于区域化战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1):89-91.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JY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