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萍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21502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广泛认可,而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学领域中承担着“育人育德”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民心所向,同样也是大势所趋。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品质、提升道德素养、培养正确三观认识的重要途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本文将从小学教学的工作展开谈一谈体验式德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德育;小学生;对策
引言:体验式德育,顾名思义,指德育教育与实践的融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劳动、文化熏陶、环境感染中领悟德育的内涵与本质,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品格。
一、树立教师榜样形象
教师想要在班级内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到保证自身的道德品质必须过硬,这样才能受到学生认可。经常说教师是祖国的园丁,是灵魂的工程师,但是一个审美观扭曲的人是不可能修整出芬芳艳丽的花朵,而一个灵魂不洁的人也无法教导出不染污秽的圣洁天使。所以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做到“立德在先”,以自身的德行去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用自身的情操去感染周围的学生。我们知道,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而小学生又处于喜欢模仿成年人行为的年龄,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对行为的注解,而学生也会去模仿教师的行为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谨言慎行,时刻守住道德行为的底线,做好学生道德的楷模以及行为举止的风向标,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理论,明晰德育内涵,进而向着德育培养的目标方向前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内涵,笔者曾让学生坚持每天早上朗诵《三字经》或《弟子规》,在开始朗诵的前几天,班级内的朗诵情况还算良好,但当朗诵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就有学生在朗诵的声音掩盖下唠闲嗑、吃零食,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最初笔者只是向学生讲述晨读的好处以及古代蒙学读物对一个人未来会造成深远影响,但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班级内的朗读氛围也越发淡化。于是笔者采取另一种方法——陪读,即在每天晨读时间一定要在班级讲台上设置领诵人员,同时笔者也会在讲台边翻看《三字经》及《弟子规》,且每天都会以朗读、板书的方式布置第二天的阅读任务,在教室的带领下,班级内的学习氛围明显提升,同时学生也会自发地准备两本蒙学读物自行阅读,而不是只靠之前的板书进行学习[1]。由此可见,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在镜子上的映射,教师做得好,学生也不会差,但是如果教师的行为举止出了问题,学生也会受到拖累。因此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言传身教理念,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构建班级和谐氛围
前文提到,教师想“育德”必先“立德”,既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然而在做模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做学生的“知心人”,用师长的关心与爱护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换取学生的亲近感,用坚定的责任意识迎来学生的认同感,同时教师应该以平等身份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有问题找老师、有麻烦求助老师”的想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的话深信不疑[2]。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德育教育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教师不会用命令去强制学生执行,而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教师的要求并努力实现。
基于这种师生友爱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活动来强化德育教育,即“一天班主任计划”,这个计划建立在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导的前提下,在“一天班主任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将作为一个隐形人,只看不说,而学生则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对班级当天的各种事务进行安排管理,包括课上纪律的维持、课下游戏时校规班规的遵守、班级内卫生的保持、各科作业的提醒记录等等。通过这个计划,一方面能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辛劳,进而使其能够体谅教师、理解教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给教师的工作添麻烦;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计划进行中增强班级荣誉感,更好地协调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奉献精神及处事能力都是巨大的提升。
三、实现德育可追溯化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化德育的渗透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正因为德育教育的全面推行,也使得在衡量德育成果、进行德育评价时难以有准确的依据和参考,所以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德育渗透的规范性及可追溯性,让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教育“看得见提升、摸得着成果、听得到表扬”[3]。比如每个班级都会召开的班会,教师就要设定好班会的日期,是每周一次还是两周一次,同时也要提前告知学生班会的主题,让学生进行班会准备,做到在班会上能够抒发自己的见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善于在班会上发言,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做一个总结,找出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同时反思自己做错的方面,从而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以及反省自身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最后,我们在实施体验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目光不应仅仅放在实践上,而应该更多地思考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从提高班级的德育氛围入手,并且致力于实现实践活动的定期、定主题、定方向,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能够有目标、有信心,从而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萌.优秀传统蒙学经典在小学德育中的教育价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欧阳月.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9.
[3]汪晓庆,李莉莉.新时期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