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华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增长,其中就会有许多家长为了改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但是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县城里,而这些子女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学生”。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期没有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根据调查显示,县城中的留守学生一部分选择辍学,也有一部分选择进入高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思想等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从县城中学留守高中生的德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便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县城中学;留守高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高中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不应只是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还应该有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高中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位自然人转变成一位社会人,培养学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而德育教育则是这一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德育教育也是高中学生学习的基础。针对于此,教师和学校方面应根据学校中的留守高中生来制定相关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学校方面要开展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高中学生不仅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同时在高中县城中学又有一定数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可能会有自卑的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奠定基础。【1】
例如,学校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并对这个机构进行宣传,这个机构设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心理以及缓解高考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让高中留守学生能够拥有倾诉烦恼的场所,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从而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另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教师通过在课上与学生的积极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心理的想法,并由心理教师反馈给学生的班主任,让班主任去对一些学生进行开导,教师通过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弱点,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通过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同时师生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改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营造优良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县城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来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让留守高中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例如,当前社会出现了多起逮捕毒贩和查封赌场的事件,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坚决抵制黄赌毒”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在班级中选出几位留守学生来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留守学生来设计相关的宣传海报或者是写一份关于抵制黄赌毒的演讲稿,从中表达黄赌毒的危害。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之间设置比拼的环节,通过班级中学生创作的作品来进行评比,选出较为优秀的作品对其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要给予优秀作品的学生一点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由于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此种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增强了学生对其的抵制力。教师通过活动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利用家校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基于此背景之下衍生出来的信息技术也逐渐与教学所融合。教师可以利用手机软件来建立家校合作的平台,从家长的口中来对学生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从而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微信群聊或者论坛等方式来建立家校交流合作的途径。教师通过利用此种方式每天向班级中的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成绩,其中要包含表扬的和批评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给家长的反馈,即使有一些留守学生,家长也会与学生联系,告诉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当如何让去做。教师利用此种方式,让学生的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弥补家庭教育对留守学生的情感缺失。如,一位学生在与教师谈心的过程中表示自己总是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总是偷偷去上网,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开展相关的辩论,并将这种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家长进行反馈,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入手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摆正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而言之,当今县城中学中留守高中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相应的策略来提高留守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相关教师也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相关教学,并从教学中寻找有效的改进路径,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留守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志辉,罗新颖.浅谈农业县城高中学生学情和教育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30-130.
[2]赵彦彪.基于“家校互联”的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