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绍雄
佛山市第一中学,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美术新课程要求进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校本教学可以溶合当地乡土自然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的特色,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一些特点,进行三位一体的美术教学。三者即分又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进行好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是我们考虑校本课程的关键。如何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整合取舍,采用何种最佳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我们教师教学必须思考的。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教学
开展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即是新课程大纲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必需。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本乡,校本课程美术教学材料包含着本地方独特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艺术资源等内容,体现本地方乡土特色,使学生天生具有亲近感,自然而然就想去探究了解它,而具有强大的根基和生命力。
乡土美术资源丰富是开展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根基。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艺术资源。学生除了国家课程学习之外,在校本课程活动中,学生不断的体验并接受了各种不同类别的学习课程,找到新的学习领域,遇到不同的情景,体验不同的学习乐趣,并且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门课程。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不断的变换思想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空间。从而培养的学生的开阔性思维,发散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陶艺课程最基本的材料就是陶泥,而泥巴就是能让孩子们回到最天真,天性的材料之一。在中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眼里,只有好玩与不好玩的区别,陶泥能够带给他们的是放松,是释放,是一种可以寄托安放的情感时,就达到了陶艺课程最初建立的初衷和意义。学生们通过对于陶土的喜爱,捶打,揉捏,塑造,改变,改塑造的过程,体验到陶泥的快乐,这不正是面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最原始的意义所在吗?
陶艺课程也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课程。他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在这个陶艺的过程当中,需要配合这课程的进度安排,进行一个阶段的欣赏作品,进行操作,再细致了解作品,再操作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当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发挥。正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培养过程,使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慢慢的提高。
陶艺的校本课程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制作作品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眼睛,大脑,双手互相配合,协调互动的一个整体过程。对于学生这个阶段,正是需要动手来开发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说,学习陶艺校本课程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观察力,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于陶艺的材料而言,陶土是不确定的,不规则的,很难定型的材料。学生无论如何创造,如何进行捏塑,都会成为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学生的动脑思维越发散,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越具有童真,具有艺术气息。制作完成一幅精美的陶艺作品,也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意志力,因为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搭建,都需要很多道工序制作完成,更不用说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了。再进一步的学习,当学生在下一个阶段能够有能力为自己的陶艺作品上釉色时,通过丰富的色彩以及物质的转变,学生会更加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充满信心。
1舍远求近
美术教学应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但时间和空间上应综合考虑。教师带学生外出进行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第一是安全,第二还是安全。梁园是进行美术写生不可多得的好地方,梁园上有山有水有亭有画有庙。可以看日出云海,景色怡人。如此好的校本课程美术教学资源。何必舍近求远。
2舍名求实
每一地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名胜古迹,或者地方特色文化。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时最好能以此进行教学。其教学的效率会必然会提高很多。如在我所在教学的学校一提到佛山祖庙,只要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豪感“我是佛山人,佛山祖庙就在我这里”。 佛山祖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有名气。
佛山祖庙像谜一样吸引着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毫无疑问,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但是当地还有些很有特色的古民居,教师在进行佛山祖庙校本课程教学时最好多联系现在学生民居进行比较教学。教学中能将“名”化为“实”,舍名求实,努力做到使学生做到学以至用。
3舍全求精
传统陶艺中,有七十二道工序。不是所有的工序都适合面向中小学生。有的工序可以作为学习,有的工序只可作为了解,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泥塑成型、素坯彩绘等等。做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而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内容并不适宜这个年龄段去学习。对于中小学生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去感知陶泥的泥性,如果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完成自己想要制作的器物才最为关键。而对于如何炼泥,配釉,如何烧窑这类专业较强的制瓷手段在这个阶段可以不做过多的学习,采用了解为主。
在陶艺的校本课程研发当中,前期需要学生更多的去了解一个精美的陶瓷器物是如何从松软不成形状的泥土制作而成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由浅入深的着重针对制作方法进行讲解与实践。在制作过程当中,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干涉,从而遏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最基本的造型之上,自由发挥。面对小学的学生,陶瓷的雕塑艺术,是这个阶段可以深入研究的。这样的目的是使已经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的学生掌握陶瓷细节的制作与研究。不在是小学生阶段的初步尝试。小学生的作品,在制作完成之后,要能够达到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的效果。
陶艺课程的研发,可以在造型上,釉料上,泥性上大大地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动手的过程中,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传统的陶艺校本课程就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中进行大力的研发并且发展的。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的未来和全面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对选定的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再加工设计拓展整合以方便美术教学。说的简单点就是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是教师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现在的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手段简单点可以分为课堂校本课程教学,实地校本课程教学。不管是课堂校本课程教学,还是实地校本课程教学,教学教师都要对选定的乡土美术资源都要进行再准备和加工。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加入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以方便、快捷、高效而著称。一节四十几分钟的课堂,需要教师大量的付出。教师需要把从乡土采集来的文本、声频、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三维目标进行压缩整理加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堂里就能感受到乡土气息。在有限校本课程教学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缺点在于缺少与乡土直面的情感交流,使学生难以产生较大的共鸣,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还有实地校本课程教学,通常教师要带学生外出,安全第一。
4教师外出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安全准备,教师出发之前一定要的多走几遍路线和实地教学的地点,不安全的因素排查几遍。多假设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强调好注意事项。提示学生也要有相应的准备。
二是教学准备,不是去走走玩玩就好了。教师要对要教学的乡土地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设计好教学方式内容。学生可相机记录各种图像或用纸笔文字图画来记录,提早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教师应引导好学生实地教学。如考察佛山祖庙建筑,让学生有意识地从其台阶、门、墙、窗、柱、屋顶、瓦片、檐头等结构和造型艺术,有顺序地从局部到整体。从立体的空间上感知佛山祖庙古建筑的古典美和实用美。从局部的门、窗、壁画等感知美术的造型、构图、色彩、黄金分割、质感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体会美,升华美,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创作他们自己心中的美。教师可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和就地写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美术校本课程教学是根据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本乡土的资源综合考虑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立足于乡土,归属于乡土。教师有效地对校本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取舍和利用最佳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服务学生,服务于乡土,服务于地方,服务于国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料: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张平力:《叩访佛山祖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1月1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