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学校 100071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本文详细阐述了兴趣教学法的含义和方法,可以让体育课堂变得有趣而高效。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体育
小学教育是与教育接触的初级阶段,它直接影响人的启蒙和基本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虽然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也会有所疏漏,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发展。
1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实施的意义
在小学生的词典里,体育课是一门游戏课。因此,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有趣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默默地滋润事物来完成教学目标,让“玩”有更大的意义。
1.1 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运动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案例法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端正态度,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1.2 通过体育教学展示体育世界内在的魅力
运动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的魅力就在于运动的美,它能将力量和精神体现到极致,给人以无穷的灵感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赛事视频、体育明星等,激发学生感受体育世界的内在魅力、生活的节奏和体育比赛的美丽,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2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2.1 适当引入教学游戏
2.1.1 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基础。在设置游戏内容和难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影响。此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因此,在创设游戏类型时,教师也应尽量增强活动类型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例如,在跳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个小型的跳胎游戏。针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连续跳跃10个轮胎。但针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适当降低标准,只要求其连续跳跃6个轮胎或者7个轮胎。此外,在基本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游戏道具。如沙袋、毽球、篮球、排球等,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乐趣,让他们感受到运动学习的乐趣。
2.1.2 知行合一原则
在体育领域,要素的核心价值是体育竞技。因此,在小学体育趣味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适当的穿插竞技因素,通过竞技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欲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与其他班级的体育教师形成合作关系,引导两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开展体育比赛,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热爱体育,热爱体育学习。
总之,将趣味教学的理念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价值,愿意主动接受体育教育,走得更远。融入体育教育,增强个人体育素养。
2.2 通过及时鼓励和陪伴,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热情
在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还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体育活动。例如,在跑步训练中,有的学员总是因为身体原因或意志薄弱而懒惰,或者对跑步有抵抗力。这时候,两位老师都需要及时的鼓励他,推动他和同学一起锻炼,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进,也需要老师的陪伴,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老师的鼓励和陪伴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突破自己,运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2.3 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2.3.1 教师应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和指挥官,而是需要在身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帮助。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想法。例如,在正式开始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课堂上想学习哪些课外体育知识,想开展哪些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合理设计基础教学后的实践活动类型,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和谐性。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价值的乐趣。
2.3.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生取代了教师,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但是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很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也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间接引导,需要让学生有效地观察。例如,当发现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有懈怠时,教师可以立即上前鼓励他们,或提出一些问题来潜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趣味的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个性。
2.3.3 在趣味性体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在学生提出他们对活动的想法后,教师需要分析该活动是否具有高风险。如果存在这个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告知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课堂上开展这项活动,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且在学生活动期间,针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危险行为。例如爬得太高,跑得太快,教师都需要与以前适当的提醒,防止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教师需要建议他们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感受体育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2.4 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小学是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突破课堂壁垒,通过课后延伸,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例如,可以通过早晚跑步锻炼意志力,通过举办校园体育嘉年华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校园运动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建各种运动队,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这些课后拓展活动,趣味盎然,丰富多彩,为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利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丰富体育教学的活力和价值。借助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当代教师来说,趣味教学法是一种本源重点掌握的教学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教学游戏,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师生自身的引导定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加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国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华夏教师,2020(08):5-6.
[2]王芳芳.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0(17):61.
[3]周鹏.趣味篮球游戏在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扬州大学,2020.
[4]陈燕林.田径教学中趣味化干预对高一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