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花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合理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对提高其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近些年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创设情境,并引导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其往往是理论知识与身体练习相结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合理运用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为其营造相应的探究氛围。首先,虽然素质教育正在不断的推广和普及,但部分学校的教学工作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仍然没有改变。因此,教师要先改变自身观念,对研究性学习有充分的了解。其次,问题的提出才是保证学生思维运转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对激发其探究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1]。最后,教师还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部分小学体育课堂中都不重视教材的使用,但其实课上教学内容多是围绕教材开展。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层内涵,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调动其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投准练习”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研究性学习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解放军利用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的视频,并将袭击路线标注出来。这不仅可以调动其情绪,还可以让其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情境中。之后,教师亲身示范投掷垒球时该如何投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观察和总结,其会对投准姿势和注意事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陶行知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此可见,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体育这门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更是不同,实践可以说是最基础的环节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并融入其中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元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场地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就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及相应的练习器材,先通过亲身教导让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再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
而班级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先是会利用器材模拟教师讲解的动作或技巧,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其就会主动动脑思考,并研究如何让自己的动作协调性更高[2]。举例来说,跳远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中会先讲解理论知识和动作技巧,之后让学生自行练习。不少学生的跳跃能力较差,为了跳的更远,会利用一些器材来提高自身能力,而过程中其会积极主动动脑思考,探索起跳发力时应如何做才能跳的更远,从而掌握最佳跳法。
三、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研究性思维
想要让研究性学习法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就要先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不懂学习的真正意义,反而兴趣才是主要的学习动力,所以各方面能力都较差。而为了让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其研究性思维。以前的体育课堂中,多是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发挥其主体性。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知识有效的传递出去,而其接收到知识后,还要动脑筋梳理一遍,真正变成自己的学时。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合理提出问题,让其养成主动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果学生的观点错误或是对体育动作掌握不当,教师不要忙于纠正,可以先展示正确的动作,让其自行推测原因,对培养其研究思维有着积极意义。
四、积极主动参与问题分析,培养探究能力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凭教师单方向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配合教学活动。教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在抛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形式来点名问题的核心,避免其盲目的展开探究,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最终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在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体育动作有更高的探索兴趣,而教师要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其在探索活动中有新的收获,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其这种探索兴趣长时间保持下去,并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3]。此外,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针对性,必要时可以亲自参与到学生讨论中,为其指明探究方向。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这一方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转变思想并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谢长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217-218.
[2]牛乐.谈小学体育的体验性学习如何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44.
[3]王洪军.快乐学习——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0(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