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 261041
摘要:小学,被大家誉为决定一生的阶段,所以决定小学身体素质的体育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六年的努力学习才能帮助同学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不是不想锻炼,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擅长和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都需要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体育虽然是简单的体力运动,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运动的效率也都不尽相同,虽然在同一个班但是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都不一样,所以分层教学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应用研究
1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其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就是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分成不同的组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得到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从而帮助自己的学习。而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1)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成功的分层教学可以达到超乎想象的结果。
2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小学学习的重要程度,已经不言而喻,如何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是每一位老师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体育不是需要长时间理论学习的课程,虽然陪伴了同学们很长时间,但是每一位同学的接触能力、身体基础都不一样。分层教学的使用可以尽可能地将所有教学资源调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让他们得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教学,这样第一不会浪费教学资源,第二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得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教育,不仅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同学们自己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2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更正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对象分层化
观察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能够发现,体育课多以跑步、跳绳、垒球等常规体育项目为教学内容,虽然体育项目的种类繁多,但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中体育教师多处于指挥、演示的状态,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教学效果发挥不明显。另外,很多学校将体育课改为“体活课”,甚至被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所占据。当今社会的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很高,本就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课缺乏有效性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上述问题中,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目标设置不清晰是主要原因。在教育体制改革后,小学体育教学也应更正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对小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以便进行分层教学。从学校层面来讲,应予以体育教学充分的重视,要充分利用国家经济发展给小学校带来的各项体育教学资源,将体育课归还给学生,为其提供更多锻炼身体、放松身心、提高意志、培养特长的机会,并将体育课作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充分落实。从授课教师层面来讲,在每学期开始时,体育教师都要走到学生周围,与小学生亲切交流,首先建立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在交谈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了解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运动。通过有趣的身体机能测试游戏,结合以往各项体育检测的成绩,客观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构建体育分层教学学生信息表,合理划分学生层级。以下为某校三年级学生的层级划分情况:本班共计学生6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
将学生划分为1~4四个层级,第1层级12人,该层级学生对体育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且在之前的体育检测中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都有参加课余体育项目特长班;第2层级20人,该层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也较高,身体素质优良,但一般未参加体育课余训练,经分层教学有望冲击第1层级;第3层级15人,该层级学生身体素质良好,体育兴趣一般,对体育技巧的掌握较少;第4层级15人,该层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目前无法参加强烈的体育活动,其余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整体看来,该层级学生体育能力较差。
2.2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分层化
在对小学生进行分层后能够清晰地发现,不同层及的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不同,因此准确分层后,体育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层级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让每一层级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适当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特长,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不落队。教学内容分层化要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但小学体育教学的单堂课时间非常有限,若对每个层级的学生实行单独教学,课堂效率会非常低,也会给相关教师带来巨大的授课压力。为了让分层教学有效实现,我们必须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保证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同一堂体育课中学到相应的体育技能。以跳高教学为例,同样依照上文中的学生分层方法,将四个层级分为四队,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授课教师在课前依照学生身体素质分别划定每组的优秀高度、良好高度、及格高度,并制定游戏教学规则:每组学生超过本组的优秀高度积3分、良好积2分、及格积1分,其余学生不积分。课上,首先介绍跳高的理论知识,传授跳高的方式和技巧,并进行演示教学。讲解结束后,要求组长带领本组学生进行跳高演练,将体育技巧在组内消化。然后,依照组序进行跳高课堂赛,由本组的记录员记录成绩,以比赛的方式开展跳高教学。最后,计每组的平均积分、平均分最高的一组获胜。在此过程中,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等到同等的体育锻炼,由于每组的标准不同,体育“差生”的自信息和学习积极性也能被充分照顾,并借助小组比赛带来的竞争感和紧迫感,使得体育课变成“赛场”,让学生在活跃、热烈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学习跳高技巧。
2.3优化教育理念,实现教学评价分层化
教学评价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课堂教学是否合理有效。但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评级活动中,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班级内必然会出现体育优等生和体育差生,这种评价机制虽然能较为公平的对学生做出评价,但由于学生本身差异性的存在,该方法严重忽视了不同层级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所发生的改变和取得的进步。在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的基础上,还应进行教学评价分层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体系,保证每名学生的进步都能得到肯定,鼓励学生的体育自信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如上述跳高教学中的评分方法,就可作为体育教学的总体评价机制来应用。将每个学生层级当做一个独立的单位,执行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不同学生的体育潜能,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体育教学应与体育运动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授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平等对待每名学生,如对于第一层级的学生,就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其多加锻炼,努力将爱好发展为特长。对于最后层级的学生,就要多鼓励、表扬,让其认识到通过体育学习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变化,提高体育兴趣,勇敢挑战自己。
3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当今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度匹配,具备极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内容分层上,文章的探讨在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教师应努力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丰富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分层教学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赵雨鑫,陈婧文.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24):163-164.
[2]高小平.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4):48.
[3]李贵.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