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 644100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各地展开推行,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体育教育的学科地位也在逐年上升,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重视程度增加,而与之相对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要正常开展,使高中体育运动理念得到发展,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改变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健康与全面能力的发展成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课堂模式应用的策略,为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用新教育模式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多元化
引言:高中体育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在展开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由于过去陈旧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始终将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部分教师始终保持旧有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环境紧张严肃,课堂上主要使用示范模仿法,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因此为避免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此类情况出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展开。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应做到内容的多元化。在过去的教学内容展开过程中,由于集中于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对于一部分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重视,如:体能的意义、健身的意义、运动精神、健康行为方式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往往直接略过,或是仅仅简单涉及,导致学生未能形成对于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思想上产生怠惰心理;再加上练习器材的缺乏,使得教材上所涉及的运动项目许多都无法展开,因此平时的运动项目多为练习跑、跳、投掷、各项球类运动等,因此在授课内容上,首先要进行丰富,学校增加经费投入,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教材,设计多种多样的授课内容,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化[1]。
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寻找灵感,选择相关活动进行辅助性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因为教师的强制要求而进行锻炼,而是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进程当中,让体育课成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程。
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十一章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运动器材缺乏,可以增添武术项目作为运动内容。主要优势在于武术运动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武术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其独特的古老韵味和技术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武术当中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也在陶冶人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重与时代并行,与学生的具体需求相结合,重复性较强的体能运动方式使学生很容易感到身体疲劳从而降低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从原本的模仿式授课法转换为多层次授课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循环结合,保证锻炼强度的可控性和平衡性,降低单一项目练习所导致的枯燥感[2]。
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八章球类运动与第九章田径类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无需按部就班进行,球类运动中的足球运动主要锻炼人体的平衡性和下肢运动能力,而田径类运动中的投掷主要锻炼人体的上肢力量和腰背力量,因此在锻炼过程中将二者循环展开,让学生的上肢与下肢力量的到充分锻炼的同时,降低疲劳感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考核多元化
在体育教学的考核过程中,其考核目标往往集中于学生在特定运动项目上所展示出的运动水平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这样的考核方式与“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掌握科学健康的运动方法、锻炼强健体魄”的教学目标相背离,考核方式僵硬且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现今体育课程的开展需要,因此必须要让教学考核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主,进行考核,让考核的目的从成绩考核发展到对学生当前运动进步水平的了解,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运动方向[3]。
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九章田径类运动为例,在进行跑步运动的过程中,不以运动成绩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将跑步本身作为一种爱好和兴趣去进行,在考核中引导学生将目标从超过别人转到超越自己身上,避免学生因为自身运动成绩太差而放弃努力,让学生了解到锻炼的意义是为了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更好的自己为目标进行努力,让体育运动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课堂模式的多元化而不动摇,必须将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始终作为改革的重点努力方向,让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彻底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让高中学生也能真正的将自身投入到运动当中,为学生的全方向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芳.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主体间性合作学习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152-154.
[2]张永辉.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4):134-136.
[3]邵伟德,李红叶,齐静,李启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对接的方式、困境与策略[J].体育学刊,2020,27(06):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