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阳
安徽省霍邱县霍邱工业学校,237400
摘要: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关于历史科学中能力培养的问题,很多历史教师对其做出了不少的思考。目前教学改革是重点内容,学校及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向,充分以培养学生主体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学生的鉴别能力、古为今用能力等。对此,本文将浅谈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意义,并结合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历史;能力培养;策略
学习历史能够让人对社会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能让人更加清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魅力,让人受益匪浅。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一直是重点,关于其中能力培养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现如今随着新课改要求,已经明确规定了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新方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再现、分析、鉴别、领悟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初衷。对此,本文将结合以下三个板块,简要分析历史学科中能力培养的意义与策略。
1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意义
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意义较多,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已经不能只是单纯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培养让学生具备较为优质的鉴别能力与分析评价能力,能够有效判断社会现象,并对其做出逻辑严谨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评价。其次,从自身发展的方面进行分析,历史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学生不可多可的宝贵经验,在古为今用的能力下,学生能够从中学得较为优秀的知识技巧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总之,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意义重大,需要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其意义与价值,并不断从教学改革中获取实际教学价值。
2历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在不少学生与教师的眼中,考试成绩与分数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不少学生以考出好成绩为目标,花大量的时间记忆历史材料,而忽视了对历史材料的辨别与分析,同时不少教师以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为目标,在教学中突出理论知识与技巧讲解,为学生讲授固定的解题套路与解题思路。以上现象,都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加上教师讲解的固定解题套路,让学生彻底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创新,导致不少学生很难在历史课堂中集中精力,不能有效投入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落后的教学理念,逐渐让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无不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过程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突出强化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策略
3.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少教师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较差,并将历史看作为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科目。在现阶段,教师需要彻底摆脱这一理念,并为学生传输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感受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思维意识的提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实际能力,故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历史知识背景。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相关历史情境氛围下,让学生融情于景,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努力下,充分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度,从而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思维意识提升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总之,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技巧为主,而不是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伪人才。现阶段,历史教师需要彻底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充分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能力提升与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3.2结合教材综合培养
中学历史的教材在编撰上非常符合教学需求,对此教师也应当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文材料进行思维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这里所提到的思维能力主要指历史学科中的形象思维能力,指能够将历史人物与事件相结合,在脑海中还原出动态的历史情形。历史辨别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历史材料真实性的考证,由于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的历史材料都是经过考证的史实,不需要学生自主进行鉴别,故而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盲目尊崇权威。对此,教师需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不断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图文趣味性,带动学生还原历史场景,以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自主搜集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自主辨别其中的真实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联系紧密,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名著内容,并结合教材辨别名著中的真实性,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历史辨别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接触到一个历史材料后,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感悟,这就是历史学科中的领悟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学会从中正确分析价值与意义。例如在阅读一份历史材料后,需要学生在脑海中不断询问自己,这个材料表达的历史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总而言之,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与比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不断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
在新课改要求中,历史学科的评价能力也是一项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历史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在评价问题时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然而只是如此还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学生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历史涵盖的内容较多,有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有时又具有一定的混淆性,按照常规的逻辑思维,学生很难清晰表述出历史现象。这里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技巧,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展开课堂讨论,就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谈谈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以辩证思维的角度,不断强化对课本教材的认识,又能不断提升其历史评价能力。
历史教学还具备一个较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它能给学生塑造一定的历史经验,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获取前人的经验,从而让自身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这也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中古为今用的能力。古往今来,记录历史就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告诉后人一些知识与技巧,薪火相传并不断将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能力,就是让学生懂得从历史中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正确看待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其往后的人生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史,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历史的惨痛教训中感受当今时代富强民主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学生背负的职责与使命,培养学生历史中古为今用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教学的意义,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获取更为准确的历史分析能力与领悟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学阶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中。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学生需要不断投入自身的精力,在课堂中积极提升自己。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历史学习空间。总之,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意义重大,仍需教研工作者不断投入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洋. 高级中学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方法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2]付明幸.中学历史学科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3(04):181.
[3]蒋云艳. 对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研究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赵恒烈.中学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中的几点看法[J].历史教学,1995(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