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曹二丹
[导读] 在我国全面建设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教育环境长久以来处于应试教育的理念产生的问题逐渐被重视
        曹二丹
        平度市第九中学266700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教育环境长久以来处于应试教育的理念产生的问题逐渐被重视,基于传统教育方式下构建的高中数学教育主要是重视知识理念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发展,这种情形难以适应国家制定的新课改理念,因此需要对高中数学教育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革,本文将基于现阶段在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综合能力;高中数学

        引言:我国针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新课改的理念,在这一理念当中着重提出了基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需要在促进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积极的主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进一步在高中数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提升学习效率,这是在全面促进新课改的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现状研究
1.1基于教师为主导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理念下数学考试中提升成绩的预期成果,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基于老师作为主导所建设的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基于数学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数学基本知识,难以为学生构建兴趣教学模式。完全按照标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授知识,照本宣科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注重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通常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讲授什么学生则吸收什么,难以充分践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也难以适应在新课改目标下的教学理念。
1.2忽视实践自主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难以重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情况,也无法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只是照本宣科教材内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培养综合学习能力。数学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编写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在教材当中篇幅限制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是经过精心组织提炼的抽象化、理念性的数学知识结构理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无法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难以为学生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忽视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的教学真谛。基于此种原因,枯燥的抽象化知识理论难以为学生们所吸收,久而久之,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含义,也逐渐丧失数学兴趣的同时,容易产生厌学的思想。
2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在我国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在实际当中,能够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理念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首先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从而设计数学教学课程[1]。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基于高中数学本身较为复杂且困难的特性,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能够提升运算能力,并强化空间想象与思维逻辑能力,最后能够充分应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课程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建设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来讲,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积极以学生为课堂当中的主体,并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趣味性转变,学习思想,从而发挥高中数学所有的科学性与综合性,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当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情景实践教学,从而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实践教学课程当中,在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与魅力,进而强化学习效果。
3 基于新课改要求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3.1贴近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的应用也需要回归到生活,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促使整体教学活动能够贴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真正息息相关,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够全面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在新课改当中,针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注重教材当中的内容能够充分与生活实际相联合。这就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并且对周围环境的素材进行收集整合,在相对熟悉的环境当中,才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亲切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深入了解,通过学生的现实感受,强化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最终能够将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例如在学习到《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环境当中寻找关于“线与面、面与面、线与线”的事物,通过自身的观察,能够详细记录,从而了解到“线面垂直”等数学名词化的知识内容在实际当中随处可见。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研究,总结出各种“线、面”事物的数学知识特征,将数学回归生活,提高在生活中旅游外出或是购物中能够应用到相关知识的概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其他生活环境当中去观察,例如到博物馆当中去考察立体几何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去收集记录,根据每一小组记录的立体几何应用的事物数量进行竞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惯性思维,最终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2构建情景教学
        学习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对于学生思维层面上展开引导教学,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掘学生在数学知识当中的潜力。在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能够促使学生拥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思维,才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高中数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以及兴趣培养,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进行主动的思索探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课堂当中构建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基础开展问题情景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集中注意力[2]。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时,可以结合音乐乐谱制作动态坐标运行视频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结合不同的乐曲,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式,这样一来,通过生动且鲜明的方式,能够将数学教材当中抽象、难以费解的数学概念,更加灵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且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强大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养成数学思维,在学习当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全面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应试教育理念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还需要能够在实际当中更加熟练的应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充分的实践教学活动,保障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珊.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高升.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