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蔡宁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改变。
        蔡宁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七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改变。传统的以获得知识为目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应变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是具备能够进行问题搜集、分析以及解决的人才。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该学科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思维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发了全体师生的高度关注。初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略显单薄。因此,如何多维度、多元化地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是教师亟待钻研的课题之一。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
        高阶思维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布鲁姆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开始发展的,布鲁姆将思维分成了6个层次,分别是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层次的思维是从低到高的。就当下的学术界而言,并没有对高阶思维能力明确进行定义,但不同的学者对高阶思维概念的定义都是类似的。比如像学术界的钟志贤教师,他就认为高阶思维属于一种高层次认知水平,其往往体现的是个体的一种综合能力。比如对问题的一种解决、批评以及决策的能力。这和布鲁姆所提出的认知目标中的层次是类似的,其表现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应用微课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知识往往都是物理学家利用反复的实验获得,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忽视物理实验,其原因在于物理实验必须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学校没有完善的实验基础设施,而且学生的实验操作成功率不高,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不能深层次掌握知识。但是利用微课,在学生面前可以呈现整个物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比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微课,微课内容是“将已经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面,只要喇叭有响声,火焰就会晃来晃去。”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喇叭声响大小直接影响火焰摇晃幅度。然后,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研究实验原理。利用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扬声器的振动而造成附近空气产生振动,最后导致空气疏密有所改变,进而出现火焰波动的情况,而且如果声音朝着远处进行传播,就会出现火焰晃动的情况。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无法在课上学会知识的主要原因是思考太多、实践过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学习步骤,通过步骤的顺序来检验实验的正确性。实验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复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多知识感知能力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教师按照要求将教学实验分发下去,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听清楚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需要小组组员之间要交流协作,发挥各自擅长的领域,保证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活动被人们发现,物理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法,展示实验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物理内容,即便较难理解的知识,相信在学生多次实验下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信息。
        (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都能熟练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内容,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的物理问题,一些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始终认为物体要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或是“动力”,他们的理由是:如果物体没有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那么这个物体肯定无法沿斜面向上滑动。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尽管学生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一些学生还是没有思考物理结论背后的含义,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回到其固有的思路上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它看起来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非常相符。类似的错误比较多,说明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结论轻过程,知道物理结论,却对结论得来的缘由毫不关心;重记忆轻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停留在记忆层面,对物理定律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出现的这些类似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有清晰而深入的认识,而不是在头脑中留下一知半解、容易混淆的抽象概念。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这对于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评价要中肯,当初中生给出一些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时,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并且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积极性,对其创新思维发展有益。此外,教师还要让初中生认识到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要愿意去探索、去思考,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获得发展,这样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起创新的信心,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既符合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落实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目标从低级思维能力向高级思维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实验、物理概念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艳梅.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58-59.
[2]宋风娟.浅谈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02-103.
[3]周仁平.初中物理思维方法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9):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