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工作坊创设与策略探索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梅春晓 邹建仁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能观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探索周围世界。
        梅春晓  邹建仁
        温州学前教育指导中心,325000;永嘉瓯北第一中学 ,325000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能观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探索周围世界。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小实验,加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全面地和谐发展。
        孩子生来就有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好奇心驱使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直到掌握为止。幼儿的科学学习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一种探索的热情和挖掘的精神。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小实验是能够引起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佳途径,在小实验中,幼儿不仅能玩得开心,还能轻松地学会老师所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位科学家回忆童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是发现自己放在小瓶子里的蚕竟然结了茧,后来变成了飞蛾。这一事件,给他带来的冲击,使他终生对自然充满浓厚的兴趣。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一个科学家。反观我们现在的日常科学教学,却不难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科学实验操作活动边缘化。在我们的日常五大领域教学中,科学往往不是处于主流位置,一周不过一两次,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更为鲜见,如若有也是以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居多,幼儿的操作性实验少之又少。
        2、科学领域知识储备匮乏化。很多老师可能弹得一手好琴,唱得一首首动听歌曲,也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妙笔生花更不是难事。但对于许多科学原理与知识确是一知半解,这与许多幼儿老师的教育经历息息相关,同时一直以来也受到了幼儿园重语言而忽略科学领域教学的影响。
        3、实验活动准备工作繁琐化。老师们开展一次科学实验活动往往会调动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投入的程度较之以往也更为专注,孩子们的收获也是极大的。但是开展此活动的课前准备较为繁琐,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所以是否要经常性开展老师心理也是十分矛盾。
        基于上述现象,对于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探究性科学实验值得我们去探索解决,所以我们通过开展科学工作坊活动,促进幼儿园科学探索性实验的开展。
        一、创设自主工作环境,初步形成工作坊的探索规模  
        我们的科学工作坊是全园师幼共享的活动区域,融科学普及、实验操作等多项功能,为带给孩子一个清新的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考虑到幼儿科学工作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因为我们的学习主体是学龄前儿童,根据3-6岁儿童年龄及学习特点,我们制定了科学工作坊“自主工作”的规章制度;其次梳理科学工作坊“自主工作”的主题内容,在创设之初,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科学领域的专题教研活动,各个年级段的教师集体对本年级段教材里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科学工作坊里实验探究活动的主题,实验内容与实验类型。最后,根据梳理的内容以及幼儿学习特点,我们秉着直观性与生活性的原则 ,将材料的配备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我们筛选了科学工作坊“自主工作”的活动材料。


        二、逐一完善实施过程,探索科学工作坊的实际研究策略
        有了基础的探索工作环境,在工作坊开始运行时,我们特别制定了一个基本的工作操作流程流程,以此为基础让幼儿们能更加自主与舒适的参与探索。同时在工作坊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梳理的实验内容,将工作坊中的实验主要分为了观察性实验、操作性试验、科学小制作等,我们不断的调整工作坊的操作动向,研究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方法和工作形式以此形成了教师预设的主题实验、幼儿自主生成的操作实验及与绘本相结合的探究实验。主题下教师的预设指实验根据主题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活动,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知识经验,并事先预创好资源环境,供幼儿在工作坊中操作及探究;幼儿自主生成的操作实验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各种好奇心都推动了他们的成长。我们借助这一契机,将孩子们产生的共同探究欲望带进了工作坊,通过交流对话、操作实践满足他们的求知心理。
        三、提升科学文化内涵,延伸科学工作坊的探索新模式
        科学的探索更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学习,我们的科学工作坊,除了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外,我们还源源不断的邀请家长们的参与,并以此延伸出了更多的探索新形式:
        一是科学教师家长助教活动。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在小脑袋中产生。到了中大班表示的更是明显,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我们特地开展了以科学探索为主题的家长助教活动。
        二是开展家庭亲子小实验。家庭亲子科学小实验,也是我们延伸的新模式。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在家庭带领幼儿动手动脑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家里的客厅、书房、阳台、厕所……只要有可利用的空间,都让孩子们建立起面积不大的实验室,开展各式各样的科学和生活实验。几根吸管、一杯水、锅碗瓢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都成为实验室的器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成为家庭指导老师和实验员。
        三、结论  
        在不断研究中,教师通过教研组共同研讨、反思、实践,科学工作坊从最初的形成到现在的投入使用,它慢慢的成为我们一日教学生活中的一环,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收获,具体表现为:
        (一)促进幼儿科学精神的形成及方法的掌握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孩子们在科学工作坊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科学探索。他们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不同事物的软硬、大小、凉热、颜色、方圆、光滑与粗糙等各种特性,并由此熟悉环境中各事物的性能、功用等属性,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适应环境的目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操作兴趣浓厚,们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各种科学知识以及掌握了方法。
        (二)促进教师教学相长及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师在开展实验的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寻找资料,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开展工作坊的活动。同时,老师们还经常是摆弄实验材料,保证孩子的可操作性。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丰富了自身科学知识的储备,也在工作坊的指导工作中直接的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