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安秀
广西平果高级中学 531499广西 百色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高中课程中得到重视。正确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的是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引进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并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一个学校整体能够井然有序、积极、正能量的发展是在每个独立班集体有序、健康、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班主任肩负着一个班级的责任与使命,所以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指导能力。根据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虽不是特别优异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与工作体会,文章将从以下几点对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叙述。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
当今学生之所有存在心理不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家庭与学校。立足家庭层面分析,由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百般迁就孩子的物质享受,而在学习上则表现为百般苛求。由于前者存在导致其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但是后者会导致其面临较大压力。该管理模式的存在让学生经常处在心理不平衡状态。立足学校层面分析,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仍不能改变部分学校对于考分和升学率的偏执。通过分数量化学生“能力”,在激烈的分数竞争中是学生难以充分认识自我价值,严重缺乏自信,经常存在着担忧、焦虑、挫折心态。至于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懂得应如同“经营家庭”一样,细心体察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基于“心育”原则与手段培养学生;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正确指导学生的交际、消费、交际乃至于择业等方面,一方面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缓解学校压力。学生如果可以感受来自班集体的温暖,自然会自愿为之付出,为之投入。
1.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这是由于只有个体心理只是健康正常的才会更好顺应现实社会,能和整体大方向相一致,而且自觉接受来自社会提出的个体要求,例如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以及行为规范等。从相反角度分析,如果个体的心理状态是不平衡的,更倾向接受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念,放任不良规范则会形成不良道德品质。在高中班主任开展道德教育时,要是未能考虑到受教育个体真实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没有有效疏导其不平衡心理,无法让其乐于且主动顺应主流社会规范。当学生出现如自卑、焦虑、沉默等各种消极情绪时,及时针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这样才会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
2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1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日常工作也较多,譬如自身任职科目的授课、班级团体活动的组织以及班级管控等。若是班主任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可能会出现疲倦感,同时众多负面情感也会形成。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效果。
班主任日常和学生接触较多,因此必须持续改善与提升自身心理素养,随时进行心理调整。合格的班主任需要起到模范作用,借助自身的言行熏陶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自行展开调控,同时依据外界情况进行状态重塑。如果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则无法轻松地“降服”学生,此种情况下,若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管控负面心理,则难度较高,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上传下达,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通过家校合作这种方式,与外界环境取得联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之间达成共识,让班级成为一个相对透明、有一定凝聚力的群体。当下学校的教育形式普遍以班集体为活动的组织对象,班主任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
在学生以后的成长中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是比较大众化的,不同地域、不同的生长环境,学生都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帮助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班主任的重中之重的任务。班主任要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向以后的道路,无论是披荆斩棘还是一帆风顺。
2.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与启发尤为重要。班主任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感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言行。教师和蔼可亲并且公平的处事态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促进效用,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心情的稳定与调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向上的心理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与心态。因此,教师需要关注自己情感素质的提高,持续优化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2.3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出于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班主任应积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开展心理教育的形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无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清楚心理健康在自身发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价值观念。对此,班主任应以现实教学条件为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敬老意识的威力,强化有关“孝”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组织以“身边的孝顺事”班会,引导学生在班会期间踊跃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叙述有关真实事例等,学生在面对面的故事交流中,会进一步强化对于“孝”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孝顺意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日敬老院义工的活动,通过学生付出的实际行动,明白孝顺、敬老、意识需切实落到行动,由此提升其道德品质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更好地完成。
结束语
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只有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德.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1):106-107.
[2]田华珍,李桂平.关爱学生心理,助力中职教育[J].教育观察,2019,8(17):140-141.
[3]罗燕.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S2):77-79.
[4]王婷.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91.